皇储的中国皇储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皇储,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 朝代皇储(是否登基)皇帝(是否作过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时间备注西汉 刘盈(汉惠帝) 汉高祖刘邦(否) 嫡子,次子 前202-前195 吕雉所生,以太子即位刘恭(西汉前少帝,表下注1) 汉惠帝刘盈(是) 庶子 前188 前188年,惠帝薨,刘恭登基。前184年,刘恭扬言报复吕雉杀其母之事,被废黜,并被处死刘启(汉景帝) 汉文帝刘恒(否) 嫡长子 前179-前157 窦皇后(时为代王侧妃)所生,以太子即位刘荣(否,临江闵王) 汉景帝刘启是 庶长子 前153-前150 栗姬所生,被废黜,后被迫自尽刘彻(汉武帝) 同上 嫡子,九子 前150年 - 前141年 王皇后(时为美人)所生,以太子即位刘据(否,戾太子) 汉武帝刘彻(是) 嫡长子 前141年 - 前91年 卫皇后(时为)所生,巫蛊之祸中被废,起兵拘捕失败后自尽刘弗陵(汉昭帝) 同上 庶子,六子 前87 赵婕妤所生,以太子即位刘询(汉宣帝) 汉昭帝刘弗陵(否) 侄孙 前74 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巫蛊之祸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同年7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刘奭(汉元帝) 汉宣帝刘询(否) 嫡长子 前67 - 前49 许皇后(时为平民)所生,以太子即位刘骜(汉成帝) 汉元帝刘奭(是) 嫡长子 前47 - 前33 王政君(时为良娣)所生,以太子即位刘欣(汉哀帝) 汉成帝刘骜(是) 侄子 前8年 - 前7年 汉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与妾丁姬之子,成帝无子,刘欣被立为太子,以太子即位刘婴(否,孺子婴) 汉平帝刘衎(否) 堂侄 6年 - 8年 5年,汉平帝病死,6年立时年2岁的刘婴。未正式即位,仅当一个“皇太子”。王莽自称“摄皇帝”,8年王莽强迫刘婴禅位给他,建国号“新”,尊刘婴为定安公。25年,刘婴被更始帝杀死 新 王临(否,缪王) 新皇帝王莽(否) 嫡子,三子 9年 - 21年 王皇后(时为新都侯夫人)所生,因与王莽的侍妾私通,谋杀王莽,被逼令自杀。 东汉 刘强(否,东海恭王) 汉光武帝刘秀(否) 嫡长子 26年 - 43年 郭皇后(时为贵人)所生,辞位为东海王刘庄(汉明帝) 同上 嫡子,四子 43 - 57 阴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刘炟

(汉章帝) 汉明帝刘庄(是) 庶子,五子 60 - 75 贾贵人所生,以太子即位刘庆(否,清河孝王,孝德皇) 汉章帝刘炟(是) 庶子,三子 79年 - 82年 敬隐皇后(宋贵人)所生,被废为清河王,汉安帝生父刘肇(汉和帝) 同上 庶子,四子 82 - 88 恭怀皇后(梁贵人)所生,以太子即位刘隆(汉殇帝) 汉和帝刘肇(是) 庶幼子 105 后宫所生,年仅百天,以太子即位刘懿(东汉前少帝,北乡侯,表下注1) 汉安帝刘祜(否)1253—125 安帝皇后阎姬立章帝之孙北乡侯刘懿为帝,在位半年卒。刘保(汉顺帝) 同上 庶长子 126—144 恭愍皇后(时为宫人)所生,被废为济阴王。安帝死后,阎氏立刘懿,7月后死。宦官曹腾,孙程等十九人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将十一岁的刘保拥为帝。建康元年144年死。享年30岁,在位19年。刘炳(汉冲帝) 汉顺帝刘保(是)144—145 虞美人所生,8月登基,改元永嘉,梁氏被尊为皇太后。145年3岁的冲帝病死在位半年。刘缵(汉质帝)皇族 145—146 汉章帝的玄孙,145年即位,在位不到一年,被外戚梁冀毒死。刘志(汉桓帝)皇族 146—167 汉章帝的曾孙,质帝刘缵的族叔。质帝被毒死后被立为帝。一生与外戚、宦官和党人捆绑在一起。永康元年十二月28日,死于德阳前殿。刘宏(汉灵帝) 汉桓帝刘志(是) 堂侄 168—189 刘志死后无子嗣,窦皇后立刘宏。其父亲与桓帝是堂兄弟,即位时只有12岁。灵帝时设立中常侍12人,以张让,赵忠等被称为“十常侍”。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中平六年189年驾崩。刘辩(东汉后少帝,下注) 汉灵帝刘宏(是) 嫡长子 189年4—189年9 何皇后之兄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杀死。董卓率兵进军洛阳废少帝,后被鸩杀,年18岁。刘协追赠为“弘农怀王”。刘协(汉献帝) 同上 次子 189—220 生母灵怀皇后(王美人)。189年董卓将少帝废杀,立刘协为帝。196年曹操控制刘协,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操病死,被曹丕控制。随后禅位于曹丕,封为山阳公。234年,病死。享年54岁。刘冯(否,早逝) 汉献帝刘协(是) 嫡长子早逝刘康(否,山阳公) 同上 嫡长孙 ?—285 第二任山阳公,在位51年,西晋代魏仍旧袭爵山阳公 。西晋太康六念85年去世。 注1:汉少帝是对没有被列入汉朝二十四帝的4位皇帝的统称,汉朝的少帝共有4位。西汉时期汉惠帝死后吕太后前后立了的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弘。东汉安帝之后的少帝刘懿及灵帝之后的少帝刘辩。 需要说明的是,在汉代可视为“帝”的有30多位,这4位少帝或未跨年度或未及改元,不能列入汉朝二十四帝之中。 三国时期,曹丕、刘备、孙权相继称帝,称皇帝的君主数目分别为5、2、4。但曹魏皇帝曹芳、曹髦、曹奂均被废去帝号,东吴文皇帝孙和虽未当过皇帝,谥号为其子追谥。 国别皇储(是否登基)谥号皇帝(是否作过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时间备注蜀汉 刘禅(是)

刘后主 汉昭烈帝刘备(否) 嫡长子 221-223 昭烈皇后(甘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刘璇(否) 后主刘禅(是) 庶长子 238- 263 王贵人所生,蜀汉灭亡后,264年,钟会在成都反魏,刘璇为乱兵所害。 曹魏 曹叡(是)魏明帝 魏文帝曹丕(否) 嫡长子226年 文昭皇后(甄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曹芳(是)齐王(厉公、哀帝)废为邵陵县公 魏明帝曹叡(是) 堂侄齐哀王/邵陵厉公,史称魏废帝 239年 曹操之曾孙、任城王曹彰之孙、曹楷之子,魏明帝养子,以太子即位,254年,曹芳被司马师废去帝号,贬为齐王,晋朝立国后封为邵陵县公曹髦(是)高贵乡公 同上2/3 堂侄 254-260 曹髦是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曹芳被废,他即位后被司马氏的党羽贾充指使成济用戈刺死,并被废掉皇帝名位。年20岁,在位6年。曹奂(是)元帝(302年西晋王朝追尊)禅位后封为陈留王 同上3/3 族弟 260-265 本名璜,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265年禅让给司马炎,废为陈留王。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逝世于许昌,享年58岁。 东吴 孙登(否)宣太子 吴大帝孙权(是) 庶长子 229- 241 徐夫人所以养母身份抚养他,241年,孙登病逝孙和(否)文皇帝(孙晧追谥) 同上2/3 三子 242- 250 王夫人所生,后来被废黜,253年,被宗室孙峻赐死,264年,其子孙晧即位,追谥孙和为文皇帝孙亮(是)废帝(会稽王) 同上3/3 七子 250- 252 潘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258年,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260年,贬为候官侯,自杀孙(雨+单,音湾)(否) 吴景帝孙休(否) 嫡长子 262- 264 朱皇后所生,266年为孙晧所杀孙瑾(否) 吴末帝孙晧(否) 长子 269- 280 亡国后入晋,被封为中郎 朝代皇储(是否登基)皇帝(是否作过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时间备注西晋 司马衷(是)

晋惠帝 晋武帝司马炎(是) 嫡长子 267 - 290 武元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司马遹

(否)愍怀太子 晋惠帝司马衷(是) 庶长子 290- 299 谢夫人所生,300年,被皇后贾南风阴谋杀害司马臧

(否)濮阳哀王 同上2/6 皇太孙,司马遹次子 300 - 301 300年,惠帝之后贾南风害死太子司马遹,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政变,杀贾后,复以太子之子临淮王司马臧为皇太孙,301年,司马伦篡位,司马臧被改封为濮阳王,不久被司马伦所杀司马尚

(否)冲太孙 同上3/6 皇太孙,司马遹三子 301 - 302 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称帝,不久败死,复以太子之子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302年去世司马覃

(否) 同上4/6 侄子 302年- 304 清河康王司马遐之子,晋武帝之孙,302年,齐王司马冏上书建议封司马覃为皇太子。304年,司马颖控制政府,废太子司马覃复为清河王,永嘉初被害司马颖

(否)成都县王 同上5/6 皇太弟,晋惠帝十六弟 304年 304年,司马颖控制政府,废太子司马覃,河间王司马颙上书建议封司马颖为皇太弟,后为司马颙所击败,同年即被废,复称成都王司马炽

(是)晋怀帝 同上6/6 皇太弟,晋惠帝二十五弟 304年 - 306年 304年,河间王司马颙控制政府时所遴选,306年,惠帝去世后登位,是为怀帝司马诠

(否) 晋怀帝司马炽(是) 侄子307年 - 311年 清河康王司马遐子,永嘉之乱被俘司马端

(否) 同上2/3 侄子 311年 清河康王司马遐子,永嘉之乱后,大将军苟晞立豫章王司马端为皇太子,70天后被汉赵俘虏司马邺

(是)晋愍帝 同上3/3 侄子 312年 - 313年 吴王司马晏之子,晋武帝之孙,311年,晋怀帝于洛阳被俘之后司马业逃亡许昌,后在雍州刺史贾疋的护送下逃入长安,312年,自立为皇太子。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业于长安即帝位 东晋 司马绍

(是)晋明帝 晋元帝司马睿(否) 庶长子 318年 - 322年 荀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司马衍

(是)

晋成帝 晋明帝司马绍(是) 嫡长子 325年 庾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司马聃

(是)

晋穆帝 晋康帝司马岳(否) 嫡长子 344年 褚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司马曜

(是)

晋孝武帝 晋简文帝司马昱(否) 庶子,三子 372年 李陵容所生,以太子即位司马德宗(是)晋安帝 晋孝武帝司马曜(是) 庶长子 387 - 396 陈淑媛所生,以太子即位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这一时期由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及汉族建立的政权其实不止十六个。其中君主称帝的有:成汉、汉赵(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前秦、后秦、胡夏、桓楚共12个。

北凉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谥号在位时间备注凉王段业 部将沮渠蒙逊 武宣王 401—433 段业杀害其兄长沮渠男成,401年攻破张掖杀段业。412年10月迁都姑臧,称河西王。421年灭西凉,433。4月病死。 太祖沮渠蒙逊 三子沮渠牧键 哀王 433—439 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键投降,北凉灭亡。447年,因毒杀公主,被拓跋圭逼令,后自杀。 哀王沮渠牧键 弟沮渠无讳 酒泉王 439-444 441年4月,北魏进攻酒泉,沮渠无讳投奔弟弟安周,442年9月占据高昌,改元承平元年,被宋文帝封为凉州刺使,河西王。444。6月病死。 酒泉王沮渠无讳 弟沮渠安周 河西王 446—460 460年柔然攻占高昌,被杀。北凉灭亡。 成汉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成武帝李雄 李班 侄子 成哀帝 324年 - 334年 李雄之兄李荡之子,以太子即位,同年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 汉昭文帝李寿 李势 庶长子 史称汉末主 338年 - 343年 李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赵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汉光文帝刘渊 刘和 嫡长子310 呼延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旋被刘聪所杀 汉昭武帝刘聪 刘乂 皇太弟310 - 317 刘渊单皇后所生,310年,刘聪政变,杀其兄皇帝刘和,刘聪为刘渊庶子,而刘乂为嫡子,故立其为皇太弟,317年,被刘聪皇子刘粲诬告刘乂谋反,被废为北部王,不久为刘粲派人所杀 同上 刘粲 嫡子 汉隐帝 317- 318 呼延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隐帝刘粲 刘元公 嫡子318 靳皇后所生前赵末帝刘曜 刘熙 嫡子319 - 329羊皇后所生,328年,刘曜兵败为后赵所俘,刘熙成为汉赵实际上的***,但并未登基称帝。329年,后赵中山公石虎大破汉赵军,刘熙被擒,不久被杀,汉赵自此灭亡 后赵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后赵明帝石勒 石弘 庶子,次子330年至333年 程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被后赵武帝石虎废为海阳王,处死 后赵武帝石虎 石邃 嫡长子337年 郑樱桃所生,330年立为齐王,333年由于石虎立为魏王,石邃立为魏太子。337年立为皇太子,同年被处决石宣 嫡子,次子337年 - 348年 杜珠所生,333年立为河间王, 337年立为皇太子,348年被处决石世 嫡子,幼子348年 - 349年 刘皇后所生,初为齐公,348年立为皇太子,349年继石虎为皇帝,同年改封为谯王,被石遵所杀 后赵彭城王石遵 石衍 侄子349年 石遵兄燕王石斌之子,被冉闵处死 冉魏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冉魏平帝冉闵 冉智 嫡子350年 - 352年 冉魏亡后被俘。 前秦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前秦明帝苻健 苻苌 嫡长子 献哀太子 351 - 354 强皇后所生,354年为流矢所中死苻生 嫡子,三子 前秦厉王 355 强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前秦宣昭帝苻坚 苻宏 嫡子357年 - 385年 苟皇后所生,苻坚死后南逃东晋,随桓玄篡晋,失败被杀 前秦哀平帝苻丕 苻宁 嫡子385年 - 386年 杨皇后所生,苻坚死后南逃东晋,投奔叔父苻宏 前秦高帝苻登 苻懿 皇太弟,族弟 献哀太弟 387年 - 388年 387年,苻懿为哀平帝苻丕之子,封勃海王,苻丕被晋军所杀之后,大臣护送苻懿及弟弟济北王苻昶到远房堂兄南安王苻登所控制地区。苻登起初提议拥护苻懿继位,但在大部分部下拥护之下自己继位,封苻懿当太弟,388年,苻懿去世,苻登改封儿子苻崇当太子苻崇 子 史称前秦末主 388年 - 394年 苻登被杀后,以太子即位 前秦哀平帝苻崇 苻宣 子394年 苻崇死后投靠仇池杨盛 后秦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后秦武昭帝姚苌 姚兴 嫡长子 后秦文桓帝 386年 - 394年 蛇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后秦文桓帝姚兴 姚泓 长子 史称后秦末主 402年 - 416年 以太子即位 后凉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后凉懿武帝吕光 吕绍 嫡子 后凉隐王 396年 - 399年 石皇后所生,吕光内禅,以太子即位,被吕纂所杀 前燕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慕容俊 嫡子,次子 前燕景昭帝 335 - 348 段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 慕容晔 嫡长子 献怀太子 352 - 356 皇后可足浑氏所生,356年七月十二日病逝慕容暐 嫡子,三子 前燕幽帝 357 - 360 可足浑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前燕幽帝慕容暐 慕容冲 皇太弟,慕容暐幼弟 西燕威帝384年 - 385年 384年,西燕济北王慕容泓先为部属高盖所杀,慕容冲才被拥立为皇太弟,未登帝位前实际上已是国家元首,但因兄长慕容暐仍然在世,而原为前燕皇帝,当时由前秦所扣留,所以慕容冲只称太弟,到慕容暐被前秦所杀才称皇帝,385年,慕容冲即帝位 后燕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慕容宝 嫡子,四子 后燕惠愍帝 384 - 396 段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后燕惠愍帝慕容宝 慕容策 嫡子 献哀太子 396 - 398 惠德皇后所生,被兰汗谋杀 后燕昭武帝慕容盛 慕容定 子400 - 401 慕容盛死后,被慕容熙所废 北燕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北燕惠懿帝慕容云 慕容彭 嫡子408年 - 409年 李皇后所生,被冯跋所杀 北燕文成帝冯跋 冯永 嫡长子409年 - 426年 孙皇后所生,病逝冯翼 次子426年 - 430年 被北燕昭成帝冯弘遣使赐死。 北燕昭成帝冯弘 冯王仁 嫡子432年 - 436年 慕容皇后所生,被高句丽王高琏处死。 南燕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侄子 史称南燕末主 405年 慕容德哥哥北海王慕容纳之子,以太子即位 夏国皇储列表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赫连璝 长子413年 - 424年 424年,赫连勃勃欲废太子赫连璝,改立酒泉公赫连伦,赫连璝发兵攻杀赫连伦,后赫连昌再袭杀赫连璝平乱,赫连勃勃遂以赫连昌为太子。赫连昌 三子 史称夏秦王 424年 - 425年 425年,赫连勃勃去世,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43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封其为秦王,434年,赫连昌叛魏西逃,途中被抓获格杀。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陈文帝陈蒨 陈伯宗 嫡长子 史称陈废帝 559年 - 566年 沈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陈废帝陈伯宗 陈至泽 嫡长子567年 - 568年 王皇后所生 陈宣帝陈顼 陈叔宝 嫡长子 长城炀公,

史称陈后主 569年 - 582年 柳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陈后主陈叔宝 陈胤 庶长子 吴兴王 582年 - 588年 孙姬所生,被废陈深 庶子,四子 枹罕太守 588年 - 589年 张丽华所生 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北齐文宣帝高洋 高殷 嫡长子 济南闵悼王

史称北齐废帝 550年 - 559年 李祖娥所生,以太子即位,后被高演所废 北齐孝昭帝高演 高百年 嫡子,次子560年 - 561年 顺成皇后所生,后被高湛所杀 北齐武成帝高湛 高纬 嫡长子 史称北齐后主 562年 - 565年 武成皇后所生,武成帝内禅,以太子即位 北齐后主高纬 高恒 嫡长子 史称北齐幼主 570年 - 577年 穆黄花所生,后主内禅,以太子即位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在位时间 是否即位 谥号 备注 福临玄烨庶三子1661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孝康章皇后(时为庶妃)佟佳氏所生 玄烨胤礽嫡出次子1675-1708,

1709-1711 否理密亲王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两立两废。胤禛弘历庶出第四子1723-1735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孝圣宪皇后(时为雍亲王府格格)钮祜禄氏所生 弘历永琏嫡出次子1736-1738否端慧皇太子孝贤纯皇后(时为皇四子嫡福晋)富察氏所生,密立为太子,乾隆三年夭折。永琰庶出第十五子1795-1796是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孝仪纯皇后(时为令贵妃)魏佳氏所生,密立为太子,乾隆六十年公布,次年受禅颙琰绵宁

旻宁 嫡出次子1799-1820是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孝淑睿皇后(时为皇十五子嫡福晋)喜塔腊氏所生,密立为太子旻宁奕詝嫡出第四子1846-1850是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孝全成皇后(时为全贵妃)钮祜禄氏所生,遗诏立为太子奕詝载淳庶长子,独生子1861是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孝钦显皇后(时为懿嫔)叶赫纳拉氏所生,遗诏立为太子 载湉溥俊族侄,

大阿哥 1899-1900否道光帝曾孙,惇亲王奕誴孙,端郡王载漪之子。光绪帝主持“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欲废黜光绪,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诏溥俊入宫,封为大阿哥。后因外国公使均不承认,被迫停止废立计划。八国联军之役后,慈禧太后废除大阿哥之位,命其仍归宗载漪。

急!历史上那些没有当上皇帝的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是虚构的。 但在历史上还是有杨戬这个人的。关于杨戬在《宋史》中还专门有列传。杨戬很小的时候就做了太监,因为善于揣测皇上的心意,用现在的话叫是比较会来事,成为太监中的主管,深得徽宗的喜爱。被调到崇宁宫后,杨戬的地位及被宠信度进一步得到加大。帮助徽宗实现各种梦想,谄媚功夫堪称一流,什么搬运花石纲,大兴土木建造各种宫殿、杨戬都非常积极和卖力。杨戬与宦官童贯、梁师成、李彦,权臣蔡京、王黼、高俅、朱勔等,把持朝政,向宋徽宗进“丰、亨、豫、大”之言,竭全国之财,供其挥霍。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民怨沸腾,币制混乱不堪,给北宋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徽宗是一个风流皇帝,据《宣和遗事》中介绍,精力旺盛的徽宗时不时在东京城里逛逛窑子,当时叫瓦肆。徽宗勾搭上东京名妓李师师据说就是杨戬在中间拉的皮条。徽宗每次逛窑子大都是由杨戬作陪或打前站。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谊是很容易在玩女人方面被进一步的强化的,不管他的身份是皇帝还是别的什么人。太监对徽宗的寻花问柳的嗜好没有任何的危害,很令人放心的。 徽宗在杨戬伴玩中得到了很多的"实惠",为了感谢杨戬,徽宗让一个太监身份的人"立明堂,铸鼎鼐、起大晟府、龙德宫,皆为提举。"政和四年,杨戬已经官拜至彰化军节度使,手握重权,杨戬首创建立期门来行发号施令以巩固他的权力,其声势与当时的权臣梁师成不相伯仲。梁师成也是个太监,有“影子宰相”之称,杨戬能跟梁叫板,可见当时声望之隆。杨戬还曾历任镇安、清海、镇东三镇节度使,由检校少保升迁至太傅,其主张和想法影响着皇室的决策。 杨戬、童贯两个太监一文一武把持着朝政,成为大宋王朝的一种悲哀,这种很怪异现象是北宋末年朝纲腐败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一点在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水浒传》中也多有提及。是害死宋江、卢俊义等人的主犯之一。 在小说家凌蒙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就有一个艳情短篇说的是杨戬府中的侍妾与歌姬非常多,她们年方少艾,而杨戬又是个阉人,空闺难守,就设法把一名在馆中作门客的青年男子留在内室。后来杨戬发现秘密,把那男子抓获残酷地阉割。杨戬做阉割之活做得很漂亮。可见已所不欲则施之于人也。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也是仗着杨戬的威风鱼肉乡里;《金屋梦》(又名《续金瓶梅》或《隔帘花影》)中也有他的影子。 封神演义居然把宦官写成战神真的太有才了。

鸠摩罗什: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后凉、后秦兴衰的见证者

西汉

1、刘荣:汉景帝刘启的闵太子,公元前148年,被控坐侵庙堧垣为宫,景帝征荣觐见,被带到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责讯临江闵王,刘荣恐惧因而自杀。

2、刘据:汉武帝刘彻的戾太子,在巫蛊之乱中被奸臣迫害,举兵反抗,后来兵变逃亡中自杀。

新朝

1、王临:王莽的太子,因害怕与侍女私通的事泄露与原碧密谋杀死王莽,王莽知道后赐儿子毒药自尽,临不肯饮,最后引剑自杀。

东汉

1、刘强:汉光武帝的太子,公元41年郭皇后被废,刘强心中不安,请求光武帝改封他为藩王,于43年六月封刘强为东海王。

2、刘庆:汉章帝刘炟的太子,宋贵人因窦皇后与母亲比阳公主谋陷诬言作厌胜之术而饮药自杀,后汉章帝遂废太子刘庆而立刘肇为皇太子。

三国(魏、蜀、吴)

1、孙登:吴大帝孙权的宣太子,221年被立为太子,241年薨。

2、孙和:吴大帝孙权的废太子,因全公主陷害而被废黜,孙峻于253年派人赐孙和死,孙和遂自杀。

3、孙瑾:吴末帝孙皓的太子,公元280年3月孙皓降晋朝,东吴政权灭亡,晋武帝赐孙瑾为中郎。

4、刘璿:蜀汉后主刘禅的太子,蜀汉亡后,钟会、姜维在成都作乱,刘璿被魏兵杀害。

晋朝

1、司马遹:晋惠帝的愍怀太子,在公元300年被皇后贾南风陷害而被废黜,数月后被杀害。

2、司马臧:晋惠帝的太孙,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后将其杀害。

3、司马尚:晋惠帝的冲太孙,公元301年8月立为皇太孙,302年3月薨逝。

4、司马覃:晋惠帝的太子,公元304年2月成都王司马颖控制朝廷,废太子司马覃复为清河王,308年2月26被东海王司马越杀害。

5、司马颖:晋惠帝的皇太弟,304年被司马颙废其皇太弟位,307年冬10月被长史刘舆矫诏赐死。

6、司马铨:晋怀帝司马炽的太子,《资治通鉴》为司马诠,汉赵攻克洛阳,俘虏晋怀帝,刘曜杀太子司马诠、吴孝王司马晏、竟陵王司马茂和朝廷大臣,史称永嘉之乱。

7、司马端:晋怀帝司马炽的太子,司马端投奔大将苟晞。苟晞立司马端为皇太子,仅仅过了七十日,就被石勒俘虏。

十六国

1、刘元公:汉隐帝刘粲的太子,公元318年被靳准杀死。

2、刘乂:汉昭武帝刘聪的皇太弟,被刘聪废黜而立刘粲为皇太子,不久刘乂被杀。

3、刘熙:前赵昭文帝刘曜的太子,329年后赵中山公石虎大破汉赵军,刘熙被擒杀。

4、石邃:后赵天王石虎的太子,337年因谋杀石虎败露被自己父亲处死。

5、石宣:后赵天王石虎的太子,因谋杀石虎被发觉后处死。

6、石衍:后赵成帝石遵的太子,石鉴、冉闵相继篡位,杀害了石遵、石衍。

7、冉智:冉魏武悼天王冉闵的太子,354年,前燕有人检举黄门侍郎宋斌等阴谋奉冉智为主叛变,冉智受此事件牵连被处死。

8、张泰和:前凉威王张祚的太子,355年被张祚的侄子张玄靓所杀。

9、慕容晔: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儁)的献怀太子,于356年7月12日病逝。

10、苻苌:前秦明帝苻健的献哀太子,苻苌在战斗中被流箭射中后去世,谥号为献哀太子。

11、苻宁:前秦哀平帝苻丕的太子,苻丕被西燕皇帝慕容永打败后,被东晋扬威将军冯该斩杀。太子苻宁、长东王苻寿被送到了建康。

12、苻懿:前秦高帝苻登献哀太弟,387年苻登封苻懿为皇太弟,次年,苻懿薨逝,谥号为献哀皇太弟。

13、苻宏:前秦宣昭帝苻坚的太子,405年,在湘东为晋将檀祗所讨灭。

14、苻宣:前秦末帝苻崇的太子,前秦太子苻宣投靠仇池杨盛,不再设置郡县,前秦亡。

15、慕容策: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献哀太子,因年幼被丁太后废黜,赐死慕容盛四弟平原公慕容元,拥立情夫慕容熙继位。

16、慕容令:一作慕容全,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的太子,慕容令反前燕,被弟弟慕容麟告密,最后死在部下手中。

17、慕容定:后燕昭武帝慕容盛的太子,中领军慕容提、步军校尉张佛想拥立慕容定,慕容熙得知后,逼迫慕容定自杀。

18、慕容彭城:北燕惠懿帝慕容云的太子,409年,高云被其幸臣离班、桃仁所杀,高彭城也死于乱军之中。

19、冯永:北燕文成帝冯跋的太子,426年,冯永薨,其弟冯翼继他为太子。

20、冯翼:北燕文成帝冯跋的太子,冯跋病重,冯跋之弟冯弘发动政变尽杀包括太子冯翼在内的冯跋诸子百人后继位。

21、冯崇:北燕昭成帝冯弘的废太子,431年被废黜,后害怕被继母迫害投奔北魏。

22、冯王仁:北燕昭成帝冯弘的太子,北燕灭亡,冯弘和冯王仁在高句丽被长寿王所杀。

23、赫连璝: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的太子,赫连勃勃想废掉赫连璝另立太子,赫连璝得知后起兵反,424年被三弟太原公赫连昌斩杀。

南朝

1、刘劭:宋文帝刘义隆的太子,因弑父篡位而被率兵讨逆的刘骏所击溃,刘劭被俘遭处斩。

2、萧长懋:齐武帝萧赜的文惠太子,公元493年早薨。

3、萧诵: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太子,501年,萧衍以宣德太后王宝明的名义追废太子萧诵为庶人,齐亡萧诵被害。

4、萧统:梁武帝萧衍的昭明太子,502年11月立为太子,未及即位即于531年薨,世称昭明太子。

5、萧大器:梁简文帝萧纲的哀太子,公元551年被侯景的部下用系帐竿下绳将他绞死。

6、萧方矩:梁元帝萧绎的闵怀太子,改名萧元良,西魏大将于谨就攻克江陵,萧绎、萧元良同时遇害。

7、陈至泽:陈废帝陈伯宗的废太子,公元568年11月23甲寅,随其父一同被陈宣帝所废黜。

8、陈胤:陈后主的废太子,陈后主对其道学气很不耐烦,庶母张丽华则与她的众多党羽不择手段的攻击和诋毁太子,588年陈后主废掉陈胤的太子之位,封张丽华所生的儿子陈深为皇太子。

9、陈深:陈后主陈叔宝太子,陈灭,陈深随其他皇族成员一道入隋。

北朝

1、拓跋晃:北魏拓跋焘景穆太子,451年,由于宦官宗爱陷害许多太子宫的属官被杀,拓跋晃惊惧而死。

2、元恂: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废太子,496年拓跋恂在旧势力的怂恿下,企图从洛阳逃回平城参加叛乱,后被孝文帝废黜赐死于河阳。

3、元长仁: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太子,552年,元长仁及其两弟也被高洋所杀。

4、高百年:北齐孝昭帝高演太子,564年6月被叔叔武成帝高湛斩杀

隋朝

1、杨勇:隋文帝杨坚的废太子,600年被废为庶人,隋文帝病重时曾有意重新立杨勇为太子,结果被杨广发现,杨广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将杨勇处死。

2、杨昭:隋炀帝杨广的元德太子,606年8月30日薨逝,时年二十三。谥“元德”,617年追崇为世宗孝成皇帝。

唐朝

1、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隐太子,其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一箭射死。

2、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的废太子,642年被控武力叛变,意图杀害太宗,643年被废为庶人徙往黔州。

3、李弘:唐高宗李治的太子,675年5月,李弘与高宗、武则天同赴合璧宫时暴卒。

4、李忠:唐高宗李治的废太子,公元656年李忠被贬为梁王,664年12月,上官仪、王伏胜被诬陷谋反问成死罪,许敬宗等人诬告李忠为同谋,被高宗赐死于郁山。

5、李贤:唐高宗李治的章怀太子,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684年武则天派遣酷吏丘神绩逼其自尽。

6、李重润:唐中宗李显的懿德太子,原名李重照,生前封为皇太孙,701年因与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一起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而被武则天赐死。

宋朝

1、赵谌:宋钦宗赵桓的太子,北宋灭亡被金人俘。

2、赵敷:宋高宗赵构的元懿太子,因苗刘兵变后被废为魏国公,不久便受惊而死,年仅3岁。

3、赵愭:宋孝宗赵昚的庄文太子,原名赵愉,1167年秋患病,医误投药,病重而薨。

4、赵询:宋宁宗赵扩的景献太子,初名赵与愿、后改名赵曮、赵帱,1220年薨逝。

辽朝

1、耶律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太子,后唐末帝李从珂派遣壮士李彦绅将耶律倍暗杀(一说被石敬瑭所杀)。

2、耶律李胡: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三子,汉名耶律洪古,960年,李胡之子宋王耶律喜隐谋反,李胡连坐,死于狱中。

3、耶律浚: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昭怀太子,因耶律乙辛的陷害被废黜,1077年被耶律乙辛的手下所杀。

金朝

1、完颜济安:金熙宗完颜亶的英悼太子,1143年1月13日病薨,不足1岁。

2、完颜光英:金废帝完颜亮太子,1161年,完颜元宜军变杀完颜亮,光英在汴京遇害。

3、完颜允恭:金世宗完颜雍的宣孝太子,1185年6月,太子在承华殿薨逝。

4、完颜从恪:金卫绍王完颜允济的太子,1233年,汴京城被蒙古帝国军队攻克,完颜从恪被杀。

5、完颜守忠:金宣宗完颜珣的庄献太子,1215年,皇太子完颜守忠因中都失守,忧郁而死。

6、完颜铿:金宣宗完颜珣的冲怀太孙,1216年1月19日薨逝,年仅2岁。

元朝

1、真金:元世祖忽必烈的明孝太子,1285年因禅位事件忧惧致疾,1286年1月5日薨逝。

2、德寿:元成宗铁穆尔的太子,1305年6月27日,元成宗册立他为太子,1306年1月3日薨逝。

3、阿剌忒纳答剌:元文宗的太子,1331年2月22日薨。

4、燕帖古思:元文宗的次子,原名古纳答剌,1340年7月9日,元惠宗下诏撤文宗庙主,太皇太后卜答失里放逐到东安州安置,流放太子燕帖古思到高丽,1340年8月9日,燕帖古思在流放途中去世。

明朝

1、朱标:明太祖朱元璋的懿文太子,1392年5月17日薨,谥懿文太子。

2、朱文奎:明惠帝朱允炆的和简太子,或恭愍太子,1402年明成祖攻入南京后,朱文奎不知所终,传闻朱文奎亦死于皇宫大火。

3、朱见济:明代宗朱祁钰的怀献太子,1453年3月21日薨,年仅5岁。

4、朱佑极:明宪宗朱见深的悼恭太子,1472年3月5日薨,年仅3岁。

5、朱载壑:明世宗朱厚熜的庄敬太子,1552年10月薨,追封谥号庄敬太子。

6、朱慈烺:明思宗朱由检的献愍太子,1645年死在陕西宁家湾。

清朝

爱新觉罗.胤礽: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废太子,1712年11月16日被康熙帝废黜后幽禁,1724年12月薨。

鸠摩罗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高僧,佛学造诣极深,是中国佛教的八宗之祖。鸠摩罗什在译经上的成就更是前无古人,我们熟悉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是出自鸠摩罗什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当然了,我们对鸠摩罗什的认识,除了他在佛学和译经上贡献外,一些通俗小说作品当中鸠摩罗什的描绘,更符合大众对鸠摩罗什重情重义又精修佛法的高僧形象的想象。

但无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三藏法师第一人,还是“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红尘僧,鸠摩罗什的确是中国十六国 历史 的亲历者,也是是后凉、后秦政权兴衰的见证者。

从鸠摩罗什的经历,来了解一下这段十六国 历史 :

公元344年,鸠摩罗什在西域龟兹国出生,这一年正是东晋建元二年,晋康帝病死,晋穆帝司马聃继位。之后东晋经历何充、司马昱掌权,再到谯国桓氏桓温北伐,可以说是东晋王朝实力发展较强盛的阶段。

而相对应的中国北方,经历后赵—冉魏—前燕—前秦的政权更迭。

先是后赵石虎在公元334年篡位,直到公元349年,石虎称帝。这段时间,虽然石勒已死,但后赵政权依然是北方霸主,对西北前凉、东北前燕等势力,后赵都多番讨伐,不过成效并不显著,后赵也因石虎的穷兵黩武而逐渐衰落。

等到石虎死后,后赵内部崩乱,随后北方重新陷入纷乱,紧接着氐人前秦政权在关中建立,不过此时的前秦政权并非当时北方主角。当时北方诸胡当中,最为强大的是来自辽地的鲜卑前燕政权。

冉闵趁后赵内部混乱之际,建立的冉魏政权,也被南下的前燕政权覆灭。慕容氏一路南下,占据了关东大片土地。不过,慕容儁、慕容恪相继死后,前燕由慕容评和可足浑氏掌权,进而开始逐渐没落。在逼走前燕名将慕容垂之后,苻坚派王猛率军覆灭了前燕政权,于是开启了前秦在北方的霸业。

在石虎死后到前燕、前秦相继鼎盛的过程当中,南方东晋也多次北伐,褚裒、殷浩、桓温都曾率军北伐,在前秦发动灭燕之战的前一年,桓温率军北伐打到前燕国都邺城附近,不过被慕容垂用计在枋头击败。

公元370年,前秦覆灭前燕,而在西域的鸠摩罗什早已经是西域有名的高僧,佛学造诣不凡,声名流传在西域各国之中。中原的政权更迭,并没有影响到丰饶富庶的西域,鸠摩罗什的佛学造诣也日渐深厚。

而这种安定的局面,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发生了改变。

前秦覆灭前燕之后,又相继覆灭仇池、前凉、代国等势力,等到公元382年,苻坚有心经营富饶的西域,便任吕光为特使持节、都督征讨西域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筹备十万大军征讨西域。等到苻坚发动前秦对东晋之战前夕,公元383年1月,吕光自长安出发,出征西域。

吕光的到来,改变了鸠摩罗什的一生。

383年12月,吕光抵达西域焉耆,焉耆及附属国相继投降。不过,当时鸠摩罗什所在的龟兹国,坐落于柴达木盆地之中,是西域诸国当中颇为强盛的国家之一。龟兹国并不想轻易向吕光臣服,便据城抵抗吕光军队,当时西域狐胡、温宿等小国都一起联合龟兹抵抗吕光。

在吕光与龟兹陷入鏖战之际,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返回北方之后,各势力纷纷反叛,关中纷乱。不过,此时的吕光并不知道东方变故,正全力对抗西域联军,最终以战法配合精兵,大败西域联军,攻破龟兹国都。此后,西域诸国都彻底归附吕光。

当时吕光平定西域,志得意满,而西域富庶距离中原万里,于是吕光便有了割据西域的志向。但是当时已经是西域高僧的鸠摩罗什,正在吕光军中,知道吕光的志向之后,便劝吕光返回东方。吕光于是大宴将士,将士都有归乡的意愿,于是吕光携带大量奇珍异宝骏马,返回中原。

当然了,吕光东归,并未忘了鸠摩罗什,于是鸠摩罗什的人生此时发生了转折。

吕光率领大军长途跋涉,回到凉州之时,羌族姚苌杀掉苻坚,前秦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当时吕光杀梁州刺史梁熙,进入姑孰,自立为凉州刺史,护羌校尉。之后吕光得知苻坚被杀后,下令三军缟素服丧,谥苻坚为文昭皇帝。随后,吕光自称凉州牧、

在平定凉州诸多叛乱,稳定凉州局势后,吕光于公元389年,自称三河王,公元396年,吕光又称天王,建立国号为大凉,史称后凉。此时的后凉政权,国力达到鼎盛。

不过,当时羌族占据关中之地,姚苌于公元386年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后秦政权,对凉州和关东之地虎视眈眈。只是当时后秦正一心清除前秦残部,图谋北方河东等地,无暇西顾。可这并不意味着后凉就可以安稳在凉州壮大,在纷乱的十六国浪潮之下,后凉内部纷乱遂生。

先是吕光派西平太守沮渠罗仇、沮渠曲粥,护佑吕纂和吕延攻打西秦战败,吕光杀沮渠罗仇、沮渠曲粥,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起兵反凉,与堂兄沮渠男成一起推举段业为盟主,建立了北凉政权。随后后凉内部叛乱频生,郭黁、杨轨等人相继起兵反凉,鲜卑族秃发乌孤也建立南凉政权。

于是后凉陷入北凉、南凉和西秦,以及关中后秦的对峙之中,公元399年,吕光病重,传位给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不久之后便去世。不过,吕光死后,后凉内部也出现叛乱,吕纂杀吕绍篡立,后又被吕超杀死,之后吕超拥立吕隆继位。不过吕隆并没有吕光和吕纂的血性,面对401年后秦的讨伐,吕隆请降,后凉灭亡。

自吕光在公元386年自立,到公元403年吕隆投降后凉灭亡,将近十八年十年,后凉、北凉、南凉和西秦及后秦政权,在西北多番交战,而这十数年的时间里,当初被吕光带到凉州的鸠摩罗什,也一直被滞留在凉州。

公元389年,吕光称天王后,册封鸠摩罗什为凉国国师。吕光还命能工巧匠,在姑孰建造了恢弘寺庙,命名为鸠摩罗什寺,以供鸠摩罗什在此弘法演教。于是,在此后的十数年间,外界虽然战火不断,但鸠摩罗什一直在寺中安心修法,一直到后秦攻入姑孰城,鸠摩罗什在凉州的安心修行的阶段才结束。

之后,鸠摩罗什的人生又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当初后秦姚苌死后,其子姚兴并没有急着发丧,而是整顿军队攻打前秦苻登,终于在废桥击败苻登大军,之后姚兴才为姚苌发丧,自己才正式继位称帝。姚兴的隐忍不凡,仿佛预示着他未来的成就。

此后姚兴击败苻登,又先后占据了陇东、河东等地,后秦国势迅速崛起。公元399年,姚兴趁东晋正处在司马道子父子掌权昏庸,江左内部接连纷争的机会,出兵攻占洛阳,至此淮水、汉水以北诸多土地都归后秦占据,后期国势一时无两。

之后姚兴将目光转向关陇河西之地,于是发兵西进,先是击败西秦乞伏乾归大军,逼迫乞伏乾归投降后秦,紧接着后秦大军渡过黄河,轻而易举攻破了后凉都城。之后又逼迫南凉、北凉和西凉投降,由此后秦成为能与关东后燕政权对峙的强盛势力。

而公元401年,后秦大军攻破后凉都城姑孰之时,鸠摩罗什的人身轨迹又一次发生了改变。

在后凉国君吕隆投降之后,迎当时在姑孰鸠摩罗什寺滞留十数年的鸠摩罗什到长安,并让其居住在长安城西南逍遥园内,并起名为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的译经场地。之后鸠摩罗什率众僧侣,在草堂寺中译经。姚兴以国师之礼对待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则专心在长安主持规模宏大的译经活动十余年,鸠摩罗什诸多佛经翻译作品,就是在此期间完成。

不过,与鸠摩罗什在长安城中专心译经的处境形成对比的是,后秦政权正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强敌窥伺,在经历巅峰之后,后秦在与周边强敌的对抗中,开始逐渐走向没落。

先是后秦与鲜卑北魏政权关系破裂,北魏拓跋珪派军侵扰后秦土地,之后姚兴率军攻打北魏,结果大败。姚兴遣使求和未果,幸亏当时柔然进攻北魏,拓跋珪引兵而还,这才给了姚兴喘息的机会。东进北上受挫的姚兴,趁江左内部正值桓玄叛乱,出兵攻占东晋大片土地。还重创了仇池政权,后秦国力得到了一定补充。

公元406年,姚兴调凉州刺史王尚回长安,任命南凉国主秃发傉檀。秃发傉檀占据凉州之后,逼走后秦军队,由此后秦失去了对凉州的控制。而且,当时东晋刘裕消灭桓玄之后,遣使到后秦,向姚兴要求归还之前侵占的东晋十二郡土地,姚兴担心多面开战不利,不想与刘裕为敌,便归还了这十二郡土地。由此,后秦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之后,后秦的最大敌人赫连勃勃崛起,赫连勃勃背叛后秦建立大夏政权,成为后秦的北方大敌,接连击败后秦军队。但当时姚兴觉得,可以趁凉州秃发傉檀被赫连勃勃击败的机会,出兵收复河西,便并未全力应对赫连勃勃。不过,后秦在河西的战事接连受创损失严重,在北方与赫连勃勃的作战中,也损失严重,导致诸多原本臣服后秦的势力都转投赫连勃勃。

接下来数年间,大夏与后秦之间连年交战,后秦大都不占优势,导致北方大片土地丢失。不仅如此,刘裕北伐南燕,南燕向后秦求援,姚兴派遣军队驰援南燕。可面对赫连勃勃的威逼,姚兴只得命援军回返,之后刘裕覆灭南燕政权,这也让后秦要直面东晋刘裕的威胁。随后,仇池杨盛反叛,后秦出兵讨伐被杨盛击溃。这无疑印证了当时后秦的衰落。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圆寂,结束了自西域到凉州再到长安城的数十年东行之路。鸠摩罗什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翻译经律论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鸠摩罗什圆寂之后的后秦政权,也迎来了最终的覆灭。

公元414年,后秦国主姚兴病重,太子姚泓和皇子姚弼之间为争夺皇位,发生权位之争,影响了后秦内部的巩固,被赫连勃勃趁机攻下杏城。等到姚泓即位,东晋刘裕率军北伐,彼时关中混乱,无力抵抗刘裕大军。再加上西秦和胡夏政权威胁,北魏又无心驰援后秦,随后都城长安被破,后秦覆灭。

鸠摩罗什作为“离红尘最近”的高僧,其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功不可没,而且他还是十六国 历史 的见证者,亲历了后凉、后秦政权的兴衰。

当初已经是西域高僧的鸠摩罗什,随同吕公到凉州,之后在凉州弘法十数年,而他也见证了后凉政权由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等到姚兴攻入姑孰城,再把这位后凉国师迎入长安城,这时正值后凉的衰败之时和后秦政权的鼎盛之期,随后的十数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城专心译经,后秦政权却也逐渐走向了衰败。

姚兴对鸠摩罗什十分敬重,不仅给他提供了专门译经场所,还亲率群臣听鸠摩罗什讲经,并竭尽全力为鸠摩罗什的译经工作提供便利。可是随着姚兴对佛事的过度推崇,更让后秦举国礼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导致后秦百姓苦不堪言,影响了后秦正常生产的进行,进一步导致了后秦国力的衰退。再加之外部与强敌连年征战,最终让后秦走向了覆灭。

昔日长安城内,翻译出“能度一切苦厄”经文的鸠摩罗什,或许对外面的连年战事有过烦心吧。只不过吕光、姚兴或许都并未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告诫”放在心上吧。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作者[絮恋]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zlan/202508-22343.html

(7)
絮恋的头像絮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絮恋的头像
    絮恋 2025年08月14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絮恋”

  • 絮恋
    絮恋 2025年08月14日

    本文概览: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皇储,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 朝代皇储(是否登基)皇帝(是否作过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时间备注西汉 刘盈(汉惠帝) 汉高祖刘...

  • 絮恋
    用户081401 2025年08月14日

    文章不错《皇储的中国皇储列表》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