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过年

在广东这边,特别是潮汕人,就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据老人传下来说,吃了冬至的汤圆就相当于大一岁了,以前有过了冬至跟过了年一样的说法,而且冬至对来年的运程影响很大,所以非常重视,在潮汕地区,是比较隆重的节日。

冬至相比过年可能还要重要一点,冬至有“小年”之说,这一天家人是必须要在一起的,和除夕夜同等地位吧。

扩展资料:

在冬至这一天太阳公公直直地把阳光照到南回归线,这是阳光能够直射到地球的最南处。身处北半球的我们,在这一天获得了最短的白昼和最长夜晚。冬至一过,我们的白昼又开始慢慢变长。所以,冬至节,外号“一阳生”,也是新岁实始。

虽然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但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一直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

在周朝的时候,有个叫周公的人,立一把尺子,观测一年内其影子的长度,将“日影”最长的这一天,作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也就是现在的“冬至日”。

一直到汉朝,人们一直以冬至日为年首,并为之祭祖,庆贺;所以曾经的冬至,还真的是过年!

到了唐宋,冬至节更加盛行,在这一天,百姓祭祖,皇帝祭天,朝中大臣还走走亲戚,送送礼啥的。而“冬至大如年”这句话,则被记载在《清嘉录》一书中。

冬至大过年是哪里的说法 冬至大过年什么意思

“冬大过年”、“肥冬瘦年”,大概是很多广州人自小听到大的谚语。相比北方,冬至在广东一带是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似乎比春节还重要,“阵仗“比春节还要大。

其实,广东人说”冬至大过年”是有根据的。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过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过新年是相差无几的。

历史上确实是这样的,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在商朝、周朝、秦朝,曾把冬至这天设为“岁首”,汉朝开始定为节日“冬节”。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古代“冬至”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只不过随着历法的变化,人们将一年中最重大的纪念日从“冬至”移到了“元旦”,最终定格“除夕”。广州人重视传统,从言语到习俗,都古风尚存。旧时的广州人过冬至,敬神明、拜祖先、饲耗、食汤圆、做腊味糯米饭、劏鸡杀鸭炖八珍。

由于冬大过年,注重意头的老人会加多两条菱鱼(谐音:年年有余)。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还会围坐在一起用糯米粉做“冬至圆”,冬至所食汤圆要是咸的,叫“咸汤圆”,以沙葛、猪肉、虾米做馅,配鸡汤,味道“冇得弹”。?

冬至大如年,冬大过年是什么意思

导读:不同的节日有它特定的意义在,冬至节气也是如此,何况冬至还是一个集节日和节气于一体的特殊存在。冬至除了是数九寒天的开始,还有一个冬至大过年的说法,那么冬至大过年是哪里的说法?冬至大过年什么意思呢?想知道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冬至大过年是哪里的说法

“冬至大过年”其实是源自广东。广东人早就有了“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因为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冬无严寒,秋春相连,古代南粤人民对太阳的崇拜远远大于对春天的祈盼,所以就产生了“冬至大过年”的这种说法。

冬至,又叫“冬节“、“至日”、“至节”等,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和春分、夏至、秋分一起划分一年的四季。

冬至这一天,太阳以最大倾斜的角度斜射在北回归线上,就是说,太阳离北半球的地面最远。所以冬至这天,我们所处的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但是冬至过后,北半球的日照时间将逐渐加长。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是离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

冬至大过年什么意思

早在3000多年前,自用土圭法测影后,周代开始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随后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大过年的习俗

五邑民间把冬至与春节、端午、中秋并列为四大节,又说:“冬至大过年。”冬至节比不上春节、端午、中秋那般热闹,气氛是安祥肃穆的。

冬至习俗,最重要的是祭祀祖先。各家各户均劏鸡、、杀鸭或宰鹅,具备酒肉、果品、糍糕、汤圆,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然后合家吃一顿丰盛的晚宴,以庆团圆,贺丰收。

冬至祭祀祖先,汤圆是必不可少的。秋收过后,新糯上场,家家户户早已舂好糯米粉。便做起汤圆来了。汤圆有多种,一般 以糯米粉为皮,红糖块作馅,叫糖心汤圆;也有把炒熟的芝麻、花生捣碎与砂糖拌匀作馅的,叫麻蓉汤圆;有将湿糯米粉搓圆压扁,以浓浓的姜糖水煮之,谓之糖包汤圆,又叫“糖不甩”;还有一种是咸汤圆,不包馅,以猪肉、虾米、萝卜丝、芥菜丝滚汤煮之。拜祭祖先后,家人围桌共食汤圆,取合家围圆之意。除合家共食外,还要分赠隔离邻舍,共庆丰收。有首民谣唱道:“十一月,云冬至,家家户户煮圆糍,扛(捧)碗婆婆共隔(邻)篱,唔扛大姐一肚气。”虽然冬至汤圆家家有,仍需互相馈赠,以示相敬睦邻。 秋收之后,冬至到来,又要为明年的生计作准备了。台山《农家十二月歌》中唱道:“十一月到,冬至节来;捣米舂糍,又吃团仔。间屋漏水,整过上盖;粪厕亦烂,要去补培。担谷出粜,有钱银使;箩篸簸箕,大盖小盖,筲箕碓磨,埕罂缸瓦,盘煲碗碟,都要买齐。”农民生活,此时外驰内张,从生产生活的安排和经济开支这个角度上说,确是“冬至大过年”了。

殷周时,以冬至前一天为岁终,后二十四节气则以冬至为首。因此,中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一说。

冬至也被称为“小年”。首先,这意味着新年和冬至即将到来。第二,冬至的重要性。冬至具有自然和文化内涵,不仅是节气的一个点,也是传统的祭祖节。

冬至节,由于节气“太阳在冬至升起”的特点,古人认为太阳在冬至升起,太阳在冬至升起。因此,古人把冬至视为吉祥的日子,并在冬至这天祭祀神灵和祖先,形成了节日习俗。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大过年,敬神明、拜祖先、吃汤圆、做腊味糯米饭、杀鸡宰鸭炖八珍。

冬至阳生,由于被认为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自古以来都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气。

本文来自作者[剑宗剑客]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zlan/202508-18479.html

(29)
剑宗剑客的头像剑宗剑客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剑宗剑客的头像
    剑宗剑客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剑宗剑客”

  • 剑宗剑客
    剑宗剑客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在广东这边,特别是潮汕人,就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据老人传下来说,吃了冬至的汤圆就相当于大一岁了,以前有过了冬至跟过了年一样的说法,而且冬至对来年的运程影响很大,所以非常重视,在...

  • 剑宗剑客
    用户080604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冬至大过年》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