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满月与月球在其轨道上最接近地球的时候,就会发生超级月亮。超级月亮使月亮看起来比正常情况下更亮更近一些,尽管用肉眼很难发现这种差别。
2021年有四个超级月亮,分别在3月、4月、5月和6月,科学家对超级月亮的定义是:在最接近地球的90%范围内的满月(按月地距离排列,前90%)。
"超级月亮 "一词在过去40年里才被使用,但在2016年底,当连续出现三个超级月亮时,它受到了一连串的关注,2016年11月的超级月亮也是69年来最接近的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是如何发生的
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238,000英里(382,900公里),但是它的远地点和近地点(离地球最近和最远的地方),每个月都会发生变化。
月球的轨道不是一个完美的圆,主要原因是有很多潮汐力,或者说引力,在拉扯着月球。
地球、太阳和行星的不同引力都对月球的轨道产生了影响。
超级月亮需要两个关键因素,月球需要在其27天的轨道中,处于离地球最近的位置,即近地点,月球还需要处于满月,这一阶段每29.5天发生一次,此时太阳完全照亮月球。超级月亮一年只发生几次(最多),因为月球的轨道改变了方向,而地球围绕太阳运行——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每个月都看到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看起来会比平时亮30%,大14%,但很难用肉眼发现其中的差别。
然而,如果超级月亮非常接近地平线,它对你来说可能看起来特别大,但这与天文学无关,而与人脑的工作方式有关。这种效应被称为 "月亮错觉",可能至少是由几个不同的因素引起的。科学家们认为,也许大脑正在将月亮与附近的建筑物或物体进行比较,或者我们的大脑只是在处理地平线上的东西比天空中的东西大。
著名的超级月亮
2019年1月20-21日,超级月亮与月食同时出现。月食发生时,地球正好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月亮闪耀着棕红色的光芒,因为它收到的唯一光线是从地球反射过来的。
2016年底,在10月、11月和12月连续出现了三个超级月亮。但最引人注意的是11月14日的那次,因为它是近期记忆中最接近的一次超级月亮。月球的近地点距离地球221,524英里(356,508公里),使其成为69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具体来说,是自1948年1月26日的超级月以来。
更近的一次满月发生在1912年1月,它比2016年11月离地球大约近100公里。但是,2034年11月的观天者将得到一个特殊的待遇,因为那个月亮将比1912年和2016年的月亮还要近
有哪些关于月球的知识
我们有时会看到月亮旁边有彩色的光圈,但去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人觉得是因为天气好才以月亮周边会有这种现象。那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接下来由星座知识为大家解答,一起来看看天文现象月亮周围光圈是什么原因。月亮周围出现的光圈叫月晕月晕又称风圈,月光被云层折射,在月亮周围形成光圈,可以做为天气变化预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在天气变化以前,我们有时会在太阳或月亮的周围,看到一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彩色或白色光圈,而且太阳光和月亮光也似乎暗淡了许多,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把太阳或月亮周围出现的这种光圈叫晕,太阳周围出现的光圈叫日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圈叫月晕,这是一种比较奇特的气象现象,晕圈的颜色一般是内红外紫的。月晕是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成的光的现象,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日晕或月晕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天气要有一定的变化,一般日晕预示下雨的可能性大,而月晕多预示着要刮风。所以,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出现晕的时候,一般没有什么风,天空飘着薄云(卷云、卷层云或卷积云)。卷云、卷层云和卷积云主要由冰晶组成。若要知道光线受到冰晶的折射会产生晕,同时要会观天上的晕,我们有必要先认识卷云、卷层云和卷积云是一种什么样的云及相关的天气情况。卷云,它是一些很薄的、白色的、羽毛状的云,时常以片状或狭窄的带状出现,云底很高。卷云常预示冷空气或高空低气压的到来,会有降水的出现。有句谚语说: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说的是卷云中的一种勾卷云。卷积云,它常常是白而薄的云片,像是蓬松的棉花,又像细小的鱼鳞,有时容易和高层云混淆,但孤立的云体一般比高层云小。有句谚语说:鱼鳞天,不雨也疯癫,卷积云往往是风雨的前兆。卷层云,它是片状或层状,厚度变化很大,有时很薄,你必须很仔细才能看到,有时又厚得可以遮住太阳。卷层云常预示天气系统的变化。有句谚语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但不一定每次晕都带来风雨。晕是怎样形成的,为何内紫外红。卷云、卷层云和卷积云中的冰晶多数是六棱柱体,当阳光进入大气后,冰晶起着棱镜作用,经过两次折射,阳光被色散成不同方向的色光。因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其中红光的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这种不同色光所产生的折射方向不同的现象叫色散),被冰晶折射后,偏转角度也不同,最小偏向角约为22?,这样形成了内紫外红的彩色晕圈。有些光的折射的偏向角不是22?而是大于22?,所以晕外的区域的光就比晕内显得更亮些。但是不是所有的折射光线都能形成晕,为我们所看到,许多折射光线是到不了我们眼帘的。要能观察到光晕现象,晶体厚度必须大于光的波长,而且在空中排列位置要使光线经过冰晶折射后能产生最小偏向角,同时冰晶要有足够的数量,产生的折射光才能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说不是所有卷云、卷层云和卷积云都能出现晕。当阳光比较强的时候,人们能看到两三种颜色;当阳光比较弱的时候,人们只能见到白色,由于月光比较淡弱,看到的月晕往往只是白色。人们常见的晕就是这种折射晕,它只能在冰晶云中形成,只能在卷云、卷层云和卷积云出现,在中云是看不到这种晕的。晕的大小决定于冰晶的姿态。如果冰晶(六角柱体)是横着下降的,当阳光从冰晶的一侧射入,又从另一侧面射出时,人们看到的晕是22°晕。如果冰晶(六角柱体)竖着下降,人们会看到46°的大晕圈。这种情况有两种情形,一是产生于光线不是从六角柱体侧面射入,而是从六角柱体顶部射入,从某一个侧面出来时,这时光线也会产生折射,但是这种折射最小偏向角不是22°而是46°;二是光线从六角柱体侧面进底面出,会出现46°的晕,因此人们看到的晕是46°的大晕圈。在闽南地区,月晕比日晕常见。《淮南子》中写道: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后羿仰射十日其九。其实,十日不是神话,是一种自然界的光现象,是天上出现多个晕,好象出现了多个太阳。这只不够是古人对自然界幼稚的解释,或是幻想和想象的产物罢了。天上出现多个晕的奇观在当代也有,但是比较罕见。据报道:1985年1月3日,在黑龙江省绥化市上空曾出过五个太阳当空的奇观。这一天上午11时许,太阳光盘呈火红颜色,边缘呈黄金色,光辉耀眼。太阳周围有一个时隐时现的多色的光环。从太阳两侧向北扩散,各有两个闪耀着彩色光辉的假太阳。有一白色的大半圆光环把四个假太阳贯通起来,犹如一条项链上穿着五颗宝珠。天空还有两道凸面向着太阳的彩虹,五彩缤纷,情景壮观。1986年12月19日上午9时1刻到10时半,西安地区上空东南方出现了五个亮斑,好象多了五个太阳。日晕的多少、明暗、大小随着高空冰晶的分布情况而异。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在产生斗争、生活实践中,对日晕、月晕的天气现象总结了许多谚语,如:日晕风,月晕雨;月晕而风;月晕没门,半夜雨沉沉;月亮长毛,有雨明朝;月亮打伞,好不过三等等。可见,晕与天气系统相联系,它的出现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当我们明白了晕的光学气象原理之后,再运用劳动人民丰富的看天经验,领会天气谚语的含义,同时在实践运用中加于总结提高,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预测天气变化情况,还要看云的发展情况和其他天气要素来分析。
月球也称太阴,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唯一一个亲身访问过的天体。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背面地图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其原因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地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补充: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 太阳光 。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 照度 平均为0.22 勒克斯 ,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 反照 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 月海 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 山地 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 热容量 和 导热率 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 昼夜 的 温差 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 土壤 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本文来自作者[是晓昕吖]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zlan/202508-1702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是晓昕吖”
本文概览:当满月与月球在其轨道上最接近地球的时候,就会发生超级月亮。超级月亮使月亮看起来比正常情况下更亮更近一些,尽管用肉眼很难发现这种差别。2021年有四个超级月亮,分别在3月、4月、...
文章不错《我们抬头看到的超级月亮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