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不知道梯形的高怎样求它的面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不知道梯形的高怎样求它的面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可以通过梯形的角度进行计算梯形的高,进一步计算梯形的面积。
如图所示:B处的角度为α,那么梯形的高等于线段AB长度的sinα,这样就可以直接计算梯形的面积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扩展资料:
一、梯形的性质:
1、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
2、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3、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
二、梯形的判定:
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
百度百科-梯形
梯形求面积
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S 梯 形:( a + b )×h÷2
当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可以用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计算。
鹞形面积可以用对角线乘积一半来求,特殊的梯形,即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梯形面积可以用该方法求,任何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面图形面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求。
若两条对角线垂直就可以那样算,否则绝对不可以。
当凸4边形的对角线垂直时,其面积等于两对角线积的一半,就不可以了。
补充: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不一定垂直,不要道听途说,自己证明!
能够这样算的是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称为筝形),若该梯形对角线互相垂直那可以这样算,否则不行。可以推演一下,不很麻烦。试试吧!
有但对角线必须垂直哦
若梯形ABCD的上底为AD,下底为BC,过点A作AE⊥BC交BC于E,
则①S梯形ABCD=(AD+BC)×AE÷2...
设直角梯形ABCD,AB为直角边,连接AB,CD的中点E,F连接EF.
则②S梯形ABCD=EF×AB
若梯形ABCD,连接对角线AC,BD,当AC⊥BD时
则③AC×BD÷2,即AC?/2=BD?/2
初一的应该都会吧!
如果不懂的话,你就当没有吧,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1/2...
S梯形=(α+b)h×1/2
α指上底,b指下底,h指高
梯形
:(上底+下底)×高÷2
S 梯 形:( a + b )×h÷2
当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可以用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计算。
鹞形面积可以用对角线乘积一半来求,特殊的梯形,即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梯形面积可以用该方法求,任何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面图形面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求。
若两条对角线垂直就可以那样算,否则绝对不可以。
当凸4边形的对角线垂直时,其面积等于两对角线积的一半,就不可以了。
补充: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不一定垂直,不要道听途说,自己证明!
能够这样算的是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称为筝形),若该梯形对角线互相垂直那可以这样算,否则不行。可以推演一下,不很麻烦。试试吧!这是我的解法
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S 梯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S :( a + b )×h÷2
当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可以用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计算。
鹞形面积可以用对角线乘积一半来求,特殊的梯形,即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梯形面积可以用该方法求,任何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面图形面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求。
若两条对角线垂直就可以那样算,否则
当凸4边形的对角线垂直时,其面积等于两对角线积的一半,就不可以了
有但对角线必须垂直哦
若梯形ABCD的上底为AD,下底为BC,过点A作AE⊥BC交BC于E,
则①S梯形ABCD=(AD+BC)×AE÷2...
设
ABCD,AB为直角边,连接AB,CD的中点E,F连接EF.
则②S梯形ABCD=EF×AB
若梯形ABCD,连接对角线AC,BD,当AC⊥BD时
则③AC×BD÷2,即AC?/2=BD?/2
初一的应该都会吧!
如果不懂的话,你就当没有吧,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1/2...
S梯形=(α+b)h×1/2
α指上底,b指下底,h指高
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S 梯 形:( a + b )×h÷2
额,抄的,别踩我哦................
有通式!对于四边形ABPC(凹凸皆可),设AP=a,BC=b,S四边形ABPC=1/2×absin∠AOB
自然对于梯形亦可,特别的,若对角线垂直, 即四边形为筝形时,S=1/2
有但对角线必须垂直哦
若梯形ABCD的上底为AD,下底为BC,过点A作AE⊥BC交BC于E,
则①S梯形ABCD=(AD+BC)×AE÷2...
设
ABCD,AB为直角边,连接AB,CD的中点E,F连接EF.
则②S梯形ABCD=EF×AB
若梯形ABCD,连接对角线AC,BD,当AC⊥BD时
则③AC×BD÷2,即AC?/2=BD?/2
初一的应该都会吧!
如果不懂的话,你就当没有吧,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1/2...
S梯形=(α+b)h×1/2
α指上底,b指下底,h指高
当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可以用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计算。
鹞形面积可以用对角线乘积一半来求,特殊的梯形,即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梯形面积可以用该方法求,任何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面图形面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求。
若两条对角线垂直就可以那样算,否则绝对不可以。
当凸4边形的对角线垂直时,其面积等于两对角线积的一半,就不可以了。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不一定垂直,不要道听途说,自己证明!
能够这样算的是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称为筝形),若该梯形对角线互相垂直那可以这样算,否则不行。可以推演一下,不很麻烦。试试吧!
梯形
:(上底+下底)×高÷2
S 梯 形:( a + b )×h÷2
梯形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2,有哦,那个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没有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S=(上底+下底)×高÷2
梯形是上下两条边平行的四边形状,你按照一个对角线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高相同的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底乘以高除以2”,所以梯形就是:“上底乘以高除以2”+“下底乘以高除以2”=“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2”
另一个公式:“中位线×高”,其中“中位线”是(上底+下底)除以2。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
(上底+下底)×高÷2
绝对没抄袭
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S 梯 形:( a + b )×h÷2
当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可以用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计算。
鹞形面积可以用对角线乘积一半来求,特殊的梯形,即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梯形面积可以用该方法求,任何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面图形面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求。
若两条对角线垂直就可以那样算,否则绝对不可以。
当凸4边形的对角线垂直时,其面积等于两对角线积的一半,就不可以了。
补充: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不一定垂直,不要道听途说,自己证明!
能够这样算的是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称为筝形),若该梯形对角线互相垂直那可以这样算,否则不行。可以推演一下,不很麻烦。试试吧
噗我给那些大神跪了,就是(上底+下底)×高÷2或S=(a+b)h÷2不就行了嘛,另外,当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就可以用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来计算。
有但对角线必须垂直哦
若梯形ABCD的上底为AD,下底为BC,过点A作AE⊥BC交BC于E,
则①S梯形ABCD=(AD+BC)×AE÷2...
设
ABCD,AB为直角边,连接AB,CD的中点E,F连接EF.
则②S梯形ABCD=EF×AB
若梯形ABCD,连接对角线AC,BD,当AC⊥BD时
则③AC×BD÷2,即AC?/2=BD?/2
初一的应该都会吧!
如果不懂的话,你就当没有吧,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1/2...
S梯形=(α+b)h×1/2
α指上底,b指下底,h指高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 ... 展开全部>
有但对角线必须垂直哦
若梯形ABCD的上底为AD,下底为BC,过点A作AE⊥BC交BC于E,
则①S梯形ABCD=(AD BC)×AE÷2...
设直角梯形ABCD,AB为直角边,连接AB,CD的中点E,F连接EF.
则②S梯形ABCD=EF×AB
若梯形ABCD,连接对角线AC,BD,当AC⊥BD时
则③AC×BD÷2,即AC?/2=BD?/2
梯形面积公式
S梯=(a+c)/4(a-c)×根号下(a+b-c+d)(a-b-c+d)(a+b-c-d)(-a+b+c+d)
只要知道四条边就可以了!!!!!我们都爱这个公式
梯形面积=(a+b)*h/2=mh
a是上底,b是下底,h是高,m是中线。
式中m=(a+b)/2
梯形面积=(上低+下低)×高÷2
高=面积×2÷(上低+下低)
上低=面积×高÷2-下低
下低=面积×高÷2-上低
上低+下低=面积×高÷2
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S 梯 形:( a + b )×h÷2
(上底+下底)×高÷2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是这个啊,没有什么“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应该没有,因为你可以用梯形的对角线将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再进行证明,就算有,对角线一般也很难求,不建议使用。另一方面,你可以将一个正方形当做梯形,(这没有影响,只为了计算方便)通过勾股定理进行证明,事实说明这是不准确的。回答完毕,谢谢!
文字表示:(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
字母表示:( a + b )× h÷ 2=S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没有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有,当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可以用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计算。
S梯形=(上底+下底)*高\2
但你那个 似乎木有学过
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S 梯 :( a + b )×h÷2
梯形求面积方法
梯形求面积具体公式是:面积=(上底+下底)×高÷2
梯形是一种四边形,它有两条平行的底边和两条非平行的斜边。要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上底、下底和高三个参数。以下是梯形的相关性质:
1、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平行:上底和下底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它们永远保持平行关系。
2、梯形的对边不平行:除了上底和下底平行外,梯形的两个相邻边(斜边)不平行,它们倾斜于不同的方向。
3、梯形的两个内角之和为180度:梯形的相邻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即上底角加下底角的和等于180度。
4、梯形的高可以是任意边相对于所在平行边的垂直距离:梯形的高可以从上底或下底垂直向上或向下测量,高的长度决定了梯形的形状和面积。
梯形是几何学中常见的图形,具有多种应用和性质。通过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可以进行梯形相关的计算、测量和解题等如下操作:
1、确定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
2、根据公式:面积=(上底+下底)乘以高除以2,将上底、下底和高的数值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3、计算出的结果即为梯形的面积,通常以平方单位表示。例如,对于一个上底为6cm,下底为10cm,高为4cm的梯形,其面积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6+10)×4÷2=32平方厘米因此,这个梯形的面积为32平方厘米。
梯形作用和应用:
1、面积计算:梯形是常见的多边形之一,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这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非常有用,例如计算土地面积、建筑物的屋顶面积等。
2、几何推理和证明:梯形作为一个特殊的四边形,可以用于几何推理和证明。例如,基于梯形的性质,可以得出梯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或者在证明其几何定理时利用梯形的相似性质。
3、建筑和工程设计:梯形的形状在建筑和工程设计中经常出现,例如楼梯、坡道等。了解梯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规划。
梯形求面积方法如下:
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S=(a+c)×h÷2。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S=L·h。梯形的面积公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梯形的面积公式:
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c”表示梯形的下底,“L”表示梯形的棱长,“h”表示梯形的高。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S=(a+c)×h÷2。
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S=L×h。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S=对角线×对角线÷2。
求梯形的面积的例题:
例如:梯形的上底为10米,下底为20米,高为30米,求梯形的面积。
解:因为S=(a+c)×h÷2=(10+20)×30÷2=450(平方米)
梯形的定义:
梯形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注意事项:
计算梯形面积时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所有边和高的单位应该一致。
在使用公式法计算梯形面积时,需要注意上底和下底的顺序,保持和高的方向一致。
如果使用相似形法计算梯形面积,需要保证两个梯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且比例关系正确。
梯形的性质:
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AD∥BC;
梯形的中位线EF,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AC=BD。
如图,△ABC中,AB=AC,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求证:四边形EBCD是等腰梯形。
分析:欲证四边形EBCD是等腰梯形,解题思路是证ED//BC,BE=CD,由已知条件易证△BCD≌△CBE得到EB=DC,从而AE=AD,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ED//BC。
关于“不知道梯形的高怎样求它的面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孤烟]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zhishi/202507-1224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孤烟”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不知道梯形的高怎样求它的面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不知道梯形的高怎样求它的面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不知道梯形的高怎样求它的面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