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作为佛教名词的波罗蜜

完整的发音音节是波罗蜜多(paramita),梵音“波罗”汉译“彼 岸”,“蜜”译“到”,“多”是语尾的拖音,译“了”。译成汉文合起来是“到彼岸了”。在汉语使用中,也常省掉尾音,就成了波罗蜜。

“波罗蜜多”是有很多的意思, 即是度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有很多, 在小乘佛教有十个波罗蜜; 在大乘佛教比较常说的是为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亦称为六度, 这种翻译,意含六种度我们到彼岸的方法、道路的意思。它们是布施波罗蜜度悭 贪, 持戒波罗蜜度毁犯,忍辱波罗蜜度嗔恚, 精进波罗蜜度懈怠, 禅定波罗蜜度散乱, 智慧波罗蜜 度愚痴。

4)般若

普通话念(bo rou),广州话念“波野”。这是梵文panna的音译。可以译为“甚妙的智慧”。 (如果译为智慧,往往就把它与我们自己所体会的智慧混淆起来了。世智辩聪对于学佛说起来,不是好事,是坏事。佛法把聋子、瞎子、哑巴、精神病,加上世智辩聪列入难于学佛之列。)佛法把智慧分为: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后者才是般若之智。

佛法又将出世间智慧分为闻、思、修三慧。

闻慧是从听闻佛法得来;

思慧是闻解后,再于自己心中详审观察, 如是深一层认识;

修慧是思后更依方法去修禅观,于定慧双运中仔细观察宇宙人生真理。

中国佛教把 闻、 思、 修 三 慧,安在般若上来说,就有: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般若波罗蜜,就是以智慧到彼岸。

5)般若心经

要尝一点般若佛法的滋味,推荐读心经。这是中国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很多人能终生持诵。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 陀从开悟成道,到入灭, 说法49年,全部的经论被后人分门别类编辑成《大藏经》。在《大藏经》中的般若部有六百卷的《大般若经》, 总共有640万字。而 268字的《心 经》, 就包含了整部 《大般若经》的精华心要; 所以有群经心藏的意思。

读《心经》有大概两种读法。

一种就是文字解读,因为它是由 佛 教 重 要 的 般 若 名 词 撰 写 而 成, 如果顺藤摸瓜深究义理,广 释 《心 经》, 就串出整部640万字的《大 般 若 经》 了。

另一种,就是不用脑去想,思考其中理论。只是用“心”去读。就是把它背下来,常念。这是我们中国所说的读书百遍,自解其义的做法。在佛教来说,叫熏习。象常点香,身上就有香味了。总有一天,心开慧解,“开窍了”。

这部经有多个翻译版本,其中以鸠摩罗什和唐玄装的版本最风行。其中差异只是一句,一个是“远离颠倒梦想”,一个是“远离一切颠倒梦想”。

历史上的唐僧取经,的确是一路背着这部经做护身符的。当然不是西游记里的《多心经》,是《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所以从灵异的角度,也颇多人信奉。

波罗蜜

依诸经论而有六波罗蜜、十波罗蜜、四波罗蜜等分别:

(一)六波罗蜜,又作六度,为诸部般若经之说。指大乘菩萨所必须实践之六种修行。即:

(1)布施波罗蜜,又作檀那(梵 dāna,巴同)波罗蜜、檀波罗蜜,谓全然施惠。

(2)持戒波罗蜜,又作尸罗(梵 ?īla)波罗蜜,谓全然持守教团之戒律。

(3)忍辱波罗蜜,又作羼提(梵 ksānti)波罗蜜,谓全然忍耐之意。

(4)精进波罗蜜,又作毘梨耶(梵 vīrya)波罗蜜,谓全然努力之意。

(5)禅定波罗蜜,又作禅那(梵 dhyāna)波罗蜜,谓心全然处於一境。

(6)智慧波罗蜜,又作般若(梵 praj?ā)波罗蜜、慧波罗蜜、明度、明度无极,谓圆满之智慧,系超越人类理性之无分别之智慧;依此则能行布施而完成布施波罗蜜,乃至修禅定而完成禅定波罗蜜,故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本,而称诸佛之母。

(二)十波罗蜜,又作十度、十胜行,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最净地陀罗尼品等之说。六波罗蜜加如下之四波罗蜜,则为十波罗蜜,即:

(1)方便波罗蜜,又作沤波耶(梵 upāya)波罗蜜,指救济众生之巧妙方法。

(2)愿波罗蜜,又作钵罗尼陀那(梵 pranidhāna)波罗蜜,谓得智慧(即菩提)後,救济众生的殊胜之愿。

(3)力波罗蜜,又作波罗(梵 bala)波罗蜜,谓能正确判断所修所行的全然之能力。

(4)智波罗蜜,又作若那(梵 j?āna)波罗蜜,谓享受菩提之乐,并教导众生得全然之智慧。

(三)四波罗蜜,为胜鬘经颠倒真实章等之说。即:

(1)常波罗蜜,谓全然永远性之波罗蜜。

(2)乐波罗蜜,谓全然安稳性之波罗蜜。

(3)我波罗蜜,谓全然主体性之波罗蜜。

(4)净波罗蜜,谓全然清纯性之波罗蜜等,乃具足涅槃四种殊胜之特质(四德)。

(四)於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称位於东南西北方之四菩萨为四波罗蜜,即东方之金刚波罗蜜、南方之宝波罗蜜、西方之法波罗蜜、北方之业波罗蜜等。此外,南传之巴利语典籍,如所行藏(巴 Cariyāpitaka)、佛种姓(巴 Buddhavajsa)、法句经注(巴 Dhammapadatthakathā)等,亦立十波罗蜜,即布施波罗蜜、持戒(巴 sīla)波罗蜜、出离(巴 nekkhamma)波罗蜜、般若(巴 pa?ā)波罗蜜、精进(巴 viriya)波罗蜜、忍辱(巴 khanti)波罗蜜、真谛(巴 sacca)波罗蜜、决意(巴 adhitthāna)波罗蜜、慈(巴 mettā)波罗蜜、舍(巴 upekkhā)波罗蜜等。〔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华严经离世间品、大智度论卷五十三、俱舍论卷十八、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大慧度经宗要、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一(智顗)、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上(良贲)、般若波罗蜜多经赞〕

本文来自作者[学渣执笔]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ylzx/202508-22560.html

(7)
学渣执笔的头像学渣执笔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学渣执笔的头像
    学渣执笔 2025年08月16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学渣执笔”

  • 学渣执笔
    学渣执笔 2025年08月16日

    本文概览:作为佛教名词的波罗蜜 完整的发音音节是波罗蜜多(paramita),梵音“波罗”汉译“彼 岸”,“蜜”译“到”,“多”是语尾的拖音,译“了”。译成汉文合起来是“到彼岸了”。在汉...

  • 学渣执笔
    用户081604 2025年08月16日

    文章不错《“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