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先秦散文·战国策·缩高刎项抗信陵君(魏策四)》原文鉴赏
魏攻管而不下①。安陵人缩高②,其子为管守③。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④,使为持节尉⑤。”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使道使者至缩高之所⑥,复信陵君之命⑦。缩高曰:“君之幸高也⑧,将使高攻管也。夫以父攻子守,人大笑也。是臣而下⑨,是倍主也⑩。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也。敢再拜辞。”
注释 ①管:地名。下:攻陷。 ②安陵:战国时小国名,属魏。《说苑》作“鄢陵”:地当今河南鄢陵西北。 ③守:守将。④仕:委以官职。五大夫:官名。 ⑤持节尉:持掌符节的武官。⑥使:派人。道:通导,引导。 ⑦复:重复。 ⑧幸:厚爱。⑨是臣:听从我的意见。下:降。 ⑩倍:通背,叛。
今译 魏国派兵攻打管邑,却打不下来。安陵国有个叫缩高的人,他儿子正好是管邑的守将。信陵君便派人对安陵君说道:“您把缩高派来,我要封他个五大夫,任命他为持节尉。”安陵君道:“安陵是个小国,未必能叫得动它的百姓,使者自己去请吧。”于是派人把使者领到缩高的住处,使者重复了一遍信陵君的旨意。缩高道:“信陵君对我如此厚爱,是要我去攻打管邑呀。作父亲的去攻打儿子的防地,岂不叫大家笑话。要是儿子听从我的话弃城投降,那就是背叛他的大王。父亲唆使儿子反叛,这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吧。谨谢光临,恕不从命。”
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大使之安陵曰①:“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②,社稷必危矣③。愿君之生束缩高而致之④!若君弗致也,无忌将发十万之师⑤,以造安陵之城⑥!”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⑦,受诏襄王以守此地也⑧,手受大府之宪⑨。宪之上篇曰;‘子弑父⑩,臣弑君,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11)。’今缩高谨解大位(12),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诏(13),而废大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而自用也(14)。此辞反(15),必为国祸。吾已全己(16),无为人臣之义矣(17)。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也(18)。”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注释 ①大使:级别更高的使节。之:到。 ②及:追上。 ③社稷:国家。 ④生束:活捉。致:送。 ⑤师:军队。 ⑥造:到。 ⑦先君:先代的国君。 ⑧受诏:接受诏命。襄王:魏襄王嗣。 ⑨大府:魏王府。宪:法令。 ⑩弑(shi,音式):以下杀上。 (11)不得与:不能列于其中。 (12)解:通晓,知道。大位:重要的位分。 (13)负:辜负。 (14)悍:蛮横。自用:专断。 (15)此辞:指安陵君之言。反:通返,回报。 (16)已:通以,由于。全己:保全自己。(17)无为:不能保守。 (18)魏患:来自魏国的灾祸。
今译 使者回去把情况报告了信陵君.信陵君大发脾气,又派了一位级别高的使者去安陵,威胁道:“安陵这块地方,也和魏国一样。现在我攻打不下管邑,秦国军队定会来追赶我,国家定会遭到危险。希望您活捉缩高并给我送过来!如果您不送来,无忌我将调动十万人马,直赴安陵城下!”安陵君道:“我的先君成侯接受魏襄王的诏命守卫此地,他亲手接过了魏王府的法令。法令的上篇写道:‘儿子杀害父亲,臣子杀害君王,依法治罪,严惩不货。即使实行全国大赦,献城投降、逼子逃亡的人也不在其列。’现在缩高谨明大体,懂得礼法,意在保全父子大义。可您却说‘定要活捉缩高并送上’,这是逼迫我违背魏襄王的诏命,废弃魏王府的法令啊。我即使死罪加身,也不敢遵命照办!”缩高得知此事后,说道:“信陵君为人蛮横而专断。这些话回传到他耳朵里,必然给国家带来灾难。我要是保全自己,就不能保守作为臣子的大义了。怎么可以让我的君王遭受魏国的兵祸呢!”于是便前往高级使者下榻的馆舍,自杀身死。
信陵君闻缩高死,素服缟素①,辟舍②,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③,失言于君,敢再拜释罪。”
注释 ①素服:犹素衣,丧服。缟(gao,音搞)素:白色。 ②辟舍:避开正房,居于侧室。辟:通避。 ③困:困扰。
今译 信陵君听到缩高自杀的消息,穿上白色的丧服,离开正房,住进侧室,派使者向安陵君谢罪道:“我无忌是个小人,因为被焦虑弄昏了头脑,以致对您说错了话,谨此致歉,还望恕罪。”
集评 清·张星徽《国徽评林》:“典雅大似内外传,战国文之又一格。”
总案 魏信陵君无忌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为人素以讲究道义而著称,然而本文却显示了他以大凌小、以强压弱的并不道义的一面。与他这个大人物相比,安陵君以及小人物缩高,倒是表现出不畏 *** 、宁折不弯的铮铮硬骨。
文中信陵君、缩高、安陵君三个人物尽管着墨不多.但都描写得各有特点。信陵君权倾魏国,他信奉的是权势,以为凭借手中的生杀予夺大权可以任意驱使属国的臣民,所以当自己的旨意受到安陵君婉言拒绝、缩高直言顶撞时,便勃然大怒,威胁以刀兵相向。缩高是个小国草民,他信奉的却是道义,所以即使加官晋爵,他也断然不干“父教子倍”的事。直到最后,为了使国家免于“魏患”,他毫不犹豫地自杀殒命。安陵君是小国君主,他信奉的是法令,违背法令的事情,他“虽死终不敢行”,所以他敢于对抗信陵君的两次命令。在单一片断的历史事件中,能够将人物描绘得如此风貌不同,性格各异,的确是史家之上乘,文学之高手。
本文来自作者[声景景]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ylzx/202508-1834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声景景”
本文概览: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文章不错《战国策 魏策四原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