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什么角色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传道者”角色。

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出自:师说—唐代·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正义)所在的地方,先生(老师)就会一直存在。道理在哪,真正的老师就在哪。体现了老师传道者的角色。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被动句

不拘于时。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中两个”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介词结构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扩展资料: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⑶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本文来自作者[皮瑞腾]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ylzx/202508-15406.html

(9)
皮瑞腾的头像皮瑞腾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皮瑞腾的头像
    皮瑞腾 2025年08月02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皮瑞腾”

  • 皮瑞腾
    皮瑞腾 2025年08月02日

    本文概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传道者”角色。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出自:师说—唐代·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 皮瑞腾
    用户080208 2025年08月02日

    文章不错《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什么角色》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