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人物韩信的资料

网上有关“楚汉人物韩信的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楚汉人物韩信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西汉初年军事家 韩信(约前231-前196),汉族,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基本信息 北宋《太平寰宇记》:“韩信城:信本此(淮阴)县人,其冢宅处所并存,后受为 韩信彩像 侯,因筑此城”;“南昌亭:在(山阳)县西三十里”。南宋《舆地纪胜》:“韩王庄:在淮阴县东北,与庙驷铺相连,西接八里庄,自昔相传以为韩信生于此”。韩王庄、韩母墓、韩信城、南昌亭均在今清浦区境。 韩信画像(16张) 今淮阴区甘罗城为秦汉淮阴县城所在地,但并非韩信出生地。今淮阴区原为清河县,只有后来从山阳县(元至元二十年淮阴县并入山阳县)划得的古淮河南的一小块地方属古淮阴县,而区政府所在地王营镇及90%以上的地方实际位于淮北,历史上不属古淮阴县。秦汉时期的淮阴县位于淮南,秦淮阴县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清河区、清浦区、楚州区(县治所在)、洪泽县全部以及淮阴区码头、南陈集、赵集的部分地区。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后,今楚州区地属由淮阴县分出的射阳县。今淮阴区古淮河以北地在秦时属淩县(治今泗阳县众兴镇凌城村),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后,属由淩县分出的泗阳县(治今淮阴区三树镇境)。 经典之战 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官爵 执戟郎中——连敖 ——汉军大将军兼左丞相——大将军兼相国——齐王——楚王——淮阴侯。 代称 王孙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明)杨美益《过韩信岭》:“蹙项方成皇帝尊,功劳一半属王孙。”(清)汪枚《钓台怀古》:“王孙城下独垂钓,淮水依稀似渭滨。”(清)张如兰《淮阴祠》:“咳唾山河归赤帝,解推衣食误王孙。” 韩信塑像(16张) 韩王孙参见前注。(清)何彤云《韩侯岭》:“漂母哀其生,吕后快真死。咄咄韩王孙,命系两女子。”(明)沙张白《胯下桥》:“韩王孙,昔何懦,恶少年,能死我。勇拔山,新裂土,归来报功次漂母。” 韩生生:本指有生命力的东西,多指青年男子、小伙子。韩生即姓韩的小伙子,在特殊语境下专指韩信。(宋)黄庭坚《淮阴侯》:“韩生沈鸷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又《韩信》:“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明)王世贞《淮阴侯庙歌》:“是时韩生业钓者,其志固已无山东。” 国士无双国中最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萧何进刘邦语:“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宋)黄庚《题漂母饭信图》:“国士无双未肯臣,汉皇眼力欠精神。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国士参见前注。(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以张良、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明)侯居坤《拜将台》诗曰:“登坛旧迹今犹在,千古人怀国士风。”(清)方坦《韩侯庙》:“把钓谁相顾,登坛众所尊。岂知真国士,即是饿王孙。” 千秋国士参见前注。(清)罗绕典《韩侯岭》:“难得君主布赤诚,千秋国士岂虚生。” 淮阴国士清)袁保恒《过韩侯岭题壁》:“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清)朱彝尊《咏史》:“汉皇将将屈群雄,心许淮阴国士风。”(清)丁裕生《韩信》:“淮阴国士原无双,走狗当烹寃背相。” 无双国士同“国士无双”。(清)汪枚《钓台怀古》:“无双国士谁能识,辱食晨炊心恻恻。”(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无双国士得时难,委任权专上将坛。” 无双士同“无双国士”。(清)张如兰《淮阴祠》:“谁知寥廓无双士,犹自徘徊一饭恩。”(清)韩国瓒《韩庙倾碑》:“兴刘争羡无双士,拒蒯谁怜不背臣。”(清)谢均《淮阴侯》:“当年若少无双士,纵有萧张未足多。” 大将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亦指主帅,泛称高级将领。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因以称之。《(明)胡琏《韩信城》:“大将真王迹,荒城故国原。英雄能忍辱,富贵拟酬恩。” 将军苏轼《淮阴侯庙记》:“当嬴氏刑惨网密,毒流海内,销锋镝,诛豪俊,将军乃辱身污节,避世用晦,志在鹊起豹变。……然使水行未殒,火流犹潜,将军则与草木同朽,麋鹿俱死。”(清)张潮《拜将坛》诗曰:“不见将军登古台,空谋相国为雄才。五年筹策数言定,万里烟尘百战开。”(清)芦秉纯《题淮阴侯墓》:“蒯生空相将军背,未相将军一片心。”(清)韩国瓒《淮阴侯祠》:“置之死地而能生,将军机神心血竭。”(清)胡樵汉《韩山》:“到底英雄名不死,至今山姓属将军。” 上将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详,虽死不易。”(清)揆叙《近淮阴侯故里》诗曰:“钟室谋成上将亡,分明授意出高皇。”(清)王志融《韩侯岭》:“背水囊沙上将威,移师项羽困重围。” 左丞相汉高帝二年(前205)八月,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令其率兵一部击魏。 相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六月,刘邦逃往赵地,夺韩信大军,拜韩信为相国,令其征兵击齐。 成语 战无不胜 国士无双 一饭千金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沈沙决水,半渡而击 背水一战 拔旗易帜 置之死地而后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兵仙神帅 胯下之辱 解衣推食 居常鞅鞅 功高震主 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中高对 独当一面 略不世出 不赏之功 匹夫之勇 妇人之仁 推陈出新 百战百胜 勋冠三杰 伐功矜能 鸟尽弓藏 伪游云梦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人心难测 钟室之祸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评价 司马迁和司马光评价韩信: 太史公曰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臣光曰: 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拒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用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擒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 译文: 一般人可能认为韩信是最早提出统一天下的伟大战略的人,他和刘邦一起在汉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后,就和刘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夺取代国,打败赵国,威胁燕国,乘胜向东攻击并占领了齐国,往南又在垓下消灭了楚国,汉朝所以能够得到天下,大抵说来都是韩信的功劳。看他拒绝蒯彻的游说,在陈迎接刘邦,怎么会有反叛的心呢?!实在是因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里不快,才做出背叛谋反的行为。以卢绾不过是刘邦的邻居这种故旧恩情,还能够被封为燕王,而韩信却只能够以列侯的身份按时晋见国君;这难道不是刘邦也有亏待韩信的地方吗?我认为汉高祖用欺诈诡谋在陈把韩信捉到京城,谈到亏待韩信方面不能说没有;不过,韩信也有过错,从而导致了这个下场。当初,汉和楚在荥阳相对抗之时,韩信正好消灭了齐国,但他并不立即回辅刘邦,反而自请立为假齐王;后来,刘邦率汉军追逐楚军一直到固陵,跟韩信约好时间一起攻打楚军,届时韩信却失约不到;当时,刘邦就有杀掉韩信的念头了,不过是力量不够,而不敢动手罢了。等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还有什么可倚仗的呢?! 历代学者论韩信 (宋)司马光:“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 (宋)苏轼:“(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明)唐顺之:“孔明之初见昭烈论三国,亦不能过。予故曰:淮阴者非特将略也。” (明)王世贞:“淮阴之初说高帝也,高密(邓禹)之初说光武也,武乡(诸葛亮)之初说昭烈也,若悬券而责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谓才也已矣!” (元)杨维桢:“韩信登坛之日,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此三秦还定之谋所以卒定韩信之手也。” (明)董份:“观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谋而已也,所以谓之‘人杰’。” (明)李贽:“信与沛公初见,凡说项羽处,字字拿着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清)王鸣盛:“观信引兵法以自证其用兵之妙,且又著书三篇,序次诸家为三十五家,可见信平日学问本原。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 (明)茅坤:“太史公传淮阴,不详其兵法所授,此失着处。” (清)王志湉:“气盖世力拔山,见公束手,歌大风思猛士,为之伤怀。” (清)徐经:“史公为淮阴惜,实不仅为淮阴惜。” (明)茅坤:“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历史记载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生平 淮阴侯韩信,是江苏淮阴人,曾投奔项梁,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隶属项羽,做了郎中。后来逃离楚军,归附刘邦。汉王任命韩信作治粟都尉。后来汉王任命韩信作大将。韩信率军俘虏了魏王魏豹,平定了魏国。韩信和张耳一起带兵东进,在阏与擒获了代相夏说,打败了代国。韩信背水布阵,在泜水边斩杀成安君陈馀,擒获赵王赵歇。汉王任命韩信为赵国相。韩信杀死了楚将龙且,齐王田广逃跑了。韩信平定了整个齐国。刘邦派遣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齐国人蒯通劝韩信拥兵自立,立足齐国,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项羽被打败以后,汉高祖夺取了韩信的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汉高祖怀疑韩信谋反,在陈县捆绑韩信,带到洛阳,赦免了他的罪,封韩信为淮阴侯。巨鹿郡守陈豨反叛,皇上亲自带兵前往平乱。韩信谋划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有人告密。韩信被吕后诱入宫中,被武士所绑。在长乐宫的悬钟室中,杀死了韩信。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

满意请采纳

汉高祖十年,韩信于长乐宫以五刑处死(“先黥、劓,斩左右趾,笞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罪詈诅者,又先断舌”),并株连三族。

原因:

项羽死后,刘邦趁机夺取韩信兵权,并改封韩信为楚王以便就近控制,移都下邳。

刘邦欲捉拿锺离昧,但锺离昧素与韩信交好,于是锺离昧逃到楚国。刘邦得知锺离昧逃到楚国后。不久就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

刘邦向诸将征询对此事的意见。诸将都说:“赶紧发兵,活埋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子!”高祖自知这些并不是好主意,就没有吭声。?

这时,张良已经借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陈平依然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刘邦便向陈平请教。

陈平开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刘邦再三追问,并说:“我打算派兵前去讨伐他,你看怎么样?” 陈平沉着地反问道:“这次有人上书告发韩信造反的这件事,还有人知道吗?”

刘邦说:“没人知道。”“那韩信自己知道吗? ”“也不知道。”

陈平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又问:“陛下的军队比韩信的军队厉害吗?”刘邦回答:“不见得。”陈平又问:“陛下手下的战将中,有谁在战场上能敌过韩信?”刘邦回答:“没有人能敌得过他。”

陈平说:“军队实力不如韩信,将领又不是韩信的对手,现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韩信;一旦引起战争的话。胜负就难以预料了。这样做我真是很为陛下担心啊!”刘邦一听,十分着急,连忙问有没有什么稳妥的办法。

陈平说:“古时,天子常常在全国各地巡行,会见各地的诸侯。南方有一个地方叫云梦泽。陛下装作出游云梦泽,要在陈州会见各路诸侯。

陈州在楚地西界,韩信听到天子出游,又到了他的地盘上,他当然会来谒见。当他谒见陛下的时候,您便可以把他抓起来。这样就不用派兵,只需一个武士就足够了。”

刘邦依计行事;韩信果然郊迎在路中央。刘邦便让埋伏下来的武士将韩信捆得结结实实,投入囚车中。 后来刘邦把韩信贬为淮阴侯,留居京城,不让他到外地任职,韩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

汉高祖十年,陈豨起兵造反,刘邦率兵前去平乱。吕后与萧何密谋,伪报陈豨已死,在韩信前来祝贺时趁机擒获,声称有人密告他与陈豨共谋,将韩信于长乐宫以五刑处死(“先黥、劓,斩左右趾,笞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罪詈诅者,又先断舌”),并株连三族。

韩信自感未曾负君却落此下场,叹曰:“当初不曾听蒯彻之言,今日才会被人算计。”后世人称“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二妇人(漂母、吕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平定陈豨,班师回朝,得知韩信已死,既庆幸消除威胁,也为韩信的死感到惋惜。刘邦问韩信死前说了什么,吕后回答,韩信后悔当初不听蒯彻之言。于是刘邦下令逮捕蒯彻。

蒯彻承认自己曾教韩信反叛刘邦,但辩称“秦末群雄并起,有能者就可得天下,当时自己追随韩信,自然就会为他出谋献策,劝他自立,不会为刘邦设想;而且群雄中如刘邦般争天下者甚众,岂能尽杀”。刘邦感其言之有理,遂赦免之。

简介

韩信(前230年-前196年),淮阴人,是西汉开国三杰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萧何誉为“国士无双”、蒯彻誉为“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韩信是谋略家、战术家、统帅和“谋战”派的军事理论家,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主要战绩有、擒魏豹、斩陈余、收左车、降燕地、杀龙且、取田齐等伟大事迹。后世何去非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

扩展资料:

人物特征

外形

韩信身材高大。(《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喜欢负剑而行。(《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韩信便随余部归顺项羽,任持戟郎中。(《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自评

涉嫌犯军法被判斩首之刑,行刑时,自称为“壮士”。

行刑时,已有十三人被斩,韩信临刑,见到夏侯婴便说:“君王不是想要取得天下的吗?为何要斩我这种壮士呢?”(《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成语

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胜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厚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多多益善:刘邦和韩信有一次对话,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

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不赏之功: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妇人之仁: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

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勋冠三杰:指的是张良、萧何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伐功矜能: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伪游云梦: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韩信当年说的一句话,指的是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左车在和韩信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人心难测: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猜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分别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寥寥十字,概括韩信一生中的经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韩信

关于“楚汉人物韩信的资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昔冠羽]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ylzx/202507-4518.html

(26)
昔冠羽的头像昔冠羽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昔冠羽的头像
    昔冠羽 2025年07月21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昔冠羽”

  • 昔冠羽
    昔冠羽 2025年07月2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楚汉人物韩信的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楚汉人物韩信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韩信(约前23...

  • 昔冠羽
    用户072112 2025年07月21日

    文章不错《楚汉人物韩信的资料》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