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文章在(关于李杜文章在的简介)

李指李白被称为诗仙,杜指杜甫被称为诗圣。”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意思: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扩展资料

鉴于对李白、杜甫的深入研究,韩愈开篇就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前两句是对李杜两人发自内心的钦敬与赞美。

现在我们讨论起对李白杜甫的评定,这两句几乎算是定评。后面四句是对当时文坛小人毫不留情的嘲讽与批判。蚍蜉,白蚁的简称,代指蚂蚁,小蚂蚁想要撼动大树,实在是太不自量力了。

[出自]:韩愈《调张籍》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推尊李、杜的力作。李杜,唐朝玄宗时最著名的两位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合称,他们也是好朋友。《新唐书·杜甫传》:“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韩愈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李杜二人的诗风、性格有鲜明的不同,后世对其有很多论述,形成所谓的“李杜学”。今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畔建有李杜祠。

另外,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杜牧称为“小李杜”。

[出自]:韩愈《调张籍》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推尊李、杜的力作。前人认为李杜之后,韩愈最早将李、杜并尊,而且称誉颂扬最为有力。并认为此诗是针对当时一些人扬杜抑李或"李、杜交讥"而发。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尽管李、杜的年龄只相差十一岁,他们也都经历过唐王朝的全盛时代和由盛入衰的安史之乱,但他们的创作,却存在某些根本的不同。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成为其显著特征。

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此,流响于刚刚过去的年代中的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到了杜甫这里便戛然而止。

[原文]: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 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 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 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 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 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 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 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 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 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 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 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 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 百怪入我肠。

剌手拔鲸牙, 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 不着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 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 与我高颉颃。

[说明]: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某些人不公正的贬抑。韩愈在此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得多。

本文来自作者[夜寄易]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jingyan/202508-22173.html

(6)
夜寄易的头像夜寄易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夜寄易的头像
    夜寄易 2025年08月12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夜寄易”

  • 夜寄易
    夜寄易 2025年08月12日

    本文概览:李指李白被称为诗仙,杜指杜甫被称为诗圣。”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意思: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

  • 夜寄易
    用户081207 2025年08月12日

    文章不错《李杜文章在(关于李杜文章在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