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目前什么手机是屏下摄像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目前什么手机是屏下摄像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屏下摄像头手机有中兴Axon 20屏下版、中兴Axon 30屏下版、三星Z Fold3、小米MIX4、realme屏下版新机。
1、中兴Axon 20屏下版
中兴手机是国内市场中率先采用屏下镜头设计的手机,当时为了稳妥,定价在中端市场,也算是为了防止出现问题而采用的策略之一。
2、中兴Axon 30屏下版
中兴Axon 30屏下版的表现也就变得非常给力了,屏幕采用了维信诺小delta排列+delta排列,显示效果还是蛮不错的,而且拥有全球首款达到400PPI的规格。
3、三星Z Fold3
三星身为屏幕供应商,采用了自研的(UDC)屏下摄像头技术,每一个独立的像素点的体积大间距大,虽然也能达到将摄像头隐藏的效果,但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4、小米MIX4
小米MIX4采用了TCL华星小珍珠排列+珍珠排列,肉眼并不能直观看出差异,因为配备了120Hz的高刷新率、480Hz的触控采样率、10Bit的色深以及微钻工艺的排列方式等,这也是目前最为出色的屏下镜头机型之一。
5、realme屏下版新机
realme真我5G新机,一款realme全面发力的新机,不仅搭载了最顶级的高通骁龙8处理器,还采用了屏下镜头技术,实现了真全面屏。根据资料显示,全新的realme真我5G新机正面搭载了一块6.7英寸的OLED屏幕,并采用了双曲面的设计,握持感极佳。
再见孔洞齐刘海!屏下摄像头的“隐秘战事”
除了iPhone还在坚守刘海屏设计,现在的智能手机普遍采用打孔屏,而且开孔直径是越来越小,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不喜欢这样的屏幕,期待无孔的真全面屏。从目前的消息看,距离真全面屏时代是越来越近了,因为在下半年,三大手机厂商都将发布屏下摄像头新机。
谁也没想到,屏下摄像头的全球首款量产机型,会在去年就被中兴拿下。在去年9月,中兴Axon20携屏下摄像头而来,尽管自拍效果不佳,更多的是靠算法弥补拍照效果,至少已经迈出了屏下摄像头量产的第一步。
中兴Axon20采用的是维信诺的解决方案,在6月17日的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这家国产面板巨头又展示了搭载第二代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样机,基于其上个月发布的全新解决方案InV see Pro。
时隔近一年后,中兴Axon30屏下版也将继续和维信诺合作,搭载技术更加成熟的第二代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InV see Pro。在此前中兴Axon 30系列的发布会上,中兴终端总经理倪飞就表示,中兴的第二代屏下技术已准备好,但因为缺芯所以推迟发布。
相比第一代技术,中兴Axon30屏下版在摄像头区域还会有一个“小正方形”,但比第一代更小更淡,仅凭肉眼已经很难看到,就算是在白屏下也很难观察到前置摄像头。
中兴官方表示, 中兴Axon 30屏下版是真全面屏新物种,和中兴A20对比是质的飞跃。 通过超高透微米级新材料、独立驱动屏显芯片、高集成极简电路设计等核心技术,规避了复杂线路对摄像头的干扰,提升了前置拍摄效果,配合独创的自然像素排列,显示更自然。
中兴Axon A20因为采用了性能一般的芯片,自拍效果也远不及传统摄像头,选择这款机型的用户并不太多。 将于7月发布的中兴Axon 30屏下版,不仅有第二代屏下摄像头,还会搭载骁龙888旗舰芯片,相信会帮助中兴取得更好的成绩 。
如今的中兴早已不复“中华酷联”时代之勇,接下来要登场的两款屏下摄像头新机,才是真正能影响市场走势的大作,其中一家就是面板龙头三星。
多方消息显示,三星将会在今年下半年发布折叠屏新机—三星Galaxy Z Fold 3和三星Galaxy Z Flip 3,搭载骁龙888或者骁龙888Plus芯片。
作为面板龙头企业,三星的折叠屏手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业内翘楚。三星Galaxy Z Fold 3在升级硬件方面也是不遗余力,不仅将搭载一块7.56英寸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的内屏,而且会使用屏下摄像头技术,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折叠屏手机。
网上曝出的渲染图显示,三星Galaxy Z Fold 3将会使用直角中框的方正设计,给人一种向iPhone12看齐的意思。
最新的曝料称,三星Galaxy Z Fold 3还将增配又降价,以便让更多用户可以买得起折叠屏手机。据外媒透露,三星Galaxy Z Fold 3的售价,将会比上代产品便宜约20%。
三星Galaxy Z Fold 2的售价为1999美元,所以三星Galaxy Z Fold 3预计会便宜400美元,降至1599美元,预计国行售价在13000元上下,虽然依旧不是很亲民,相比上代产品16999元的价格,已经下降了很多了。
供应链传来的消息称,三星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三星Galaxy Z Fold 3的组件,参考上代机型的发布日期,三星Galaxy Z Fold 3预计将在8月至9月发布。
三星已经多年位居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现在小米取代了华为的地位,成为新晋世界第三。在下半年,小米也将推出屏下摄像头新机,继续自己的高端机之路。
在今年3月底,小米发布了MIX系列的新机-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OLD,以9999元的售价,成为了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守门员。虽然全球首发液态镜头的小米MIX FOLD足够惊艳,但米粉们依然在期待小米MIX3的继任者出现。
雷军也早已确认今年会更新MIX系列,作为小米12之前最重磅的产品,小米MIX4也不会让我们等太久,最快将在7月份正式发布。知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小米MIX4内部代号被为“Odin”(奥丁),也就是古希腊神话当中的众神之王,小米11 Ultra的外号是安卓之光,不知道这次小米MIX4会不会被叫做安卓之王?
在此前小米已经展示了旗下的屏下摄像头技术,因此小米MIX4成为小米旗下首款屏下摄像头手机是板上钉钉,此前机型之所以没有使用屏下摄像头,是因为成像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有消息称,目前小米已经基本消除了纱窗效应,将前摄完全隐藏至屏幕下方,基本看不到前置摄像头的存在,而且成像效果不错。
有点可惜的是,小米11/11Pro/11 Ultra都搭载的是2K分辨率的屏幕,但由于当前屏下摄像头的技术依然较为复杂,小米MIX4将无缘2K分辨率,会配备一块定制的高分辨率屏幕,比一1080P略高一些。
其他方面,小米MIX4将搭载骁龙888芯片,后置摄像头模组和小米11 Ultra一致,采用1/1.12英寸超级大底的三星GN2主摄,电池容量为4500mAh,支持120W有线快充和至80W无线快充。
小米MIX4的配置是非常高,但价格恐怕会再创新高,小米11 Ultra已经是5999元起,小米MIX4怎么着也得卖6500左右,也可能是6999元起。对于小米来说,小米MIX4能卖多少部并不重要,帮助小米进一步上探高端机的价格,提高小米手机的高端机形象,才是关键。
以上就是三款将于下半年发布的屏下摄像头新机,其中最便宜的应该是中兴Axon30屏下版,而不是小米MIX4。这三款新机的上市,意味着打孔屏将逐步成为过去式,屏下摄像头“真全面屏”时代到来。
三星版屏下摄像头曝光:完整屏幕,打孔屏手机时代或将结束
集微网报道,智能手机下一个创新高地在哪?目前看,经历了屏下指纹、影像、屏幕、快充等领域的竞逐之后,屏下摄像正在成为巨头们征战的新赛场。
下半年起,中兴Axon30 5G、小米MIX 4、三星Galaxy Z Fold 3等带有屏下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陆续发布,OPPO、vivo的新品呼之欲出,苹果、华为此前也在相关专利方面进行布局……屏下摄像进入爆发前夜。
如果说苹果iPhoneX提出了全面屏概念,三星A8s开启了打孔屏时代,那么真正让全面屏回归其本质的屏下摄像技术创新浪潮则完全由国内厂商引领, 全球首个量产屏下摄像技术方案和首款量产屏下摄像手机均来自中国。
依托于协同创新研发,在屏下摄像方面,国内面板厂商和手机厂商站上C位,也占据了技术和市场上的先发优势。而作为屏下摄像技术主要创新贡献者,屏厂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按照目前已发布的产品表现来看,甚至可以说,中国屏幕技术首次引领了全球的创新方向和进程。
屏下摄像技术应用和市场的前景如何?有哪些技术难点?国内厂商是如何突破的?对产业链有何影响?围绕这些话题,集微网走访了相关人士,探究屏下摄像技术创新突破的背后。
市场呼唤全面屏
为了追求屏幕的完整性,从早期的屏下指纹到窄边框,从齐刘海到打孔、水滴,手机厂商干掉了“黑边”、干掉了“下巴”,前置摄像头却成了唯一“羁绊”。
有些厂商试图通过滑盖,机械式升降等方式解决,但又带来机身厚重、易故障等问题。
消费者对于全面屏的渴望是迫切的。中兴手机发布的一份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对象希望拥有全面屏手机,市场对于全面屏的接受度较高。
手机厂商的追求,或者说消费者的希望,其实是“全面屏”能够真正回归其本质和真实的定义,即一块完整的屏幕。
这一夙愿,在去年中兴发布全球首款屏下摄像手机Axon 20时得以实现,由此,“真·全面屏”时代正式开启。
在一位手机行业分析师人士看来,屏下摄像技术被看好,一方面是存在市场需求痛点,此前的方案均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屏幕的整体性。
另一方面,如今手机硬件方面配置日渐趋同,屏幕上的创新重新成为手机厂商竞争的焦点,比如高像素、高刷新率等等,而屏下摄像技术的出现,则成为手机厂商进一步塑造差异化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主要卖点。
“屏下摄像技术成熟后,手机厂商在屏幕上的竞争将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如今手机厂商普遍都围绕智能手机建立生态,在移动PC、大屏、智能穿戴等领域,屏幕扮演的角色将愈发重要。”该人士表示。
今年被视为智能手机屏下摄像的元年,下半年起,中兴、小米、三星已陆续发布了屏下摄像头手机,OPPO和vivo的相关产品也即将发布,手机厂商间的屏下摄像大战烽烟渐起。
行业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的分析指出,随着屏下摄像头方案不断完善迭代,将会和打孔方案共同成为未来市场的两个主流技术。CINNO预计到2023年,采用屏下摄像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5%左右,即3000-4000万量级的市场空间。
“相比于此前刘海、水滴屏、打孔屏从推出到占据市场50%左右份额基本上都要1-2年的时间周期,屏下摄像方案目前仍受制于技术复杂度、成本等问题,随着方案的进一步成熟,成本下降,未来手机厂商切换全面屏的速度可能会加快。”上述手机行业人士表示。
毫厘之间的挑战
自2019年起,陆续有OPPO、vivo、小米等厂商进行了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演示,直至去年9月,中兴发布全球首款量产屏下摄像头手机Axon 20,才标志着屏下摄像技术的真正落地。
此前屏下摄像技术之所以未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是因为无法有效解决“显示-透光(成像)”这对智能手机上最为显性的矛盾。
提升显示质量,像素增多,就会降低透光率,影响前摄摄像头的成像质量,如果提升透光率,前置摄像头的区域就会出现“纱窗”,影响屏幕的一致性,无法做到前置摄像头的完全隐藏。
因此,若干平方毫米的前置摄像头区域成了技术研发攻坚的堡垒。
图注:OPPO在2019年MWC上展示的屏下摄像头技术——透视全景屏,自2019年起,OPPO多次推出屏下摄像Demo,致力于100%全面屏。
图注:近日,在OPPO举办的未来影像技术发布会上展示的屏下摄像技术
这块被称为“副屏”的区域,有别于传统的屏幕,相比于打孔屏85%-90%以上的穿透率,副屏区域的光学穿透率目前只有20%。
据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介绍,屏下摄像头技术主要存在三方面的挑战:
一是OLED像素驱动需要大量TFT器件和金属走线,这些器件的大小和数量决定前置摄像头区域屏幕光线透过率。
二是OLED结构复杂,有十几层结构,每层结构材质透光均不是100%,多层叠加后对透光率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目前柔性PI衬底依然是**材质,对成像影响较大。
三是由于屏幕子像素间的缝隙较小,将光线分成网格,同时随着光被分得越多,直线光波变成光带的衍射现象越明显,最终会影响前置成像效果,尤其是人像边缘模糊化,因此,像素的存在导致无法避免光的衍射问题。
以上只是两块不同材质的屏幕带来的问题,而因为这两块不同的屏在设计、结构以及驱动方式都有差异,考虑到模组堆叠对空间的要求、成本的控制,需要使用一颗驱动IC,实现主副屏在不同结构、电压、电流下表现出颜色、亮度、频率等性能上的一致。
“要达到一致的显示效果,让人感觉不到这个副屏的存在,难度是很大的。就像你两个不同的乐器,比方说一个萨克斯,那么一个钢琴,然后人家弹出来的声音让它一样,那么这个调试是很难的。”维信诺屏下摄像技术总工楼均辉表示。
艰难的创新之路
用中兴通讯显示规划总工王吉思的话说,“屏下摄像技术的研发这是一个极其虐心过程。”
这个“虐心”是指要不断在“显示-透光”上选择平衡解决问题的方案。
比如,减少像素数量增加透光率的方案,屏下前置摄像头区域的PPI会降低,该位置需要增大功率才能达到与其他位置相同的视觉亮度,因此该技术对子像素的材料有着一定要求;而维持像素数量方案通过减小每个像素面积增加可透光率,但是屏下区域的像素变小,功率增大,同样对材料寿命有一定挑战。
上述两种方案,不仅容易引起烧屏带来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而且不能有效解决光的衍射问题。
因此,目前主流解决像素问题的方案,是在TFT器件和走线技术方面,通过一组TFT来驱动四组像素,从而不减少发光层,并增强透光率,在非精细画质的要求时可以达到一致的显示效果,在精细画质要求时会有略微的现实差异。
而在解决前置摄像头区域的显示材料透光问题上,主要在保证亮度、颜色和主屏一致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改变显示材料(替换成透明度较高的材料),如透明阳极、无偏光片、以及导入透明PI等方式,而替换的材料需要保证具有可量产型。
以上,主要是属于面板厂商解决问题的范畴。
这方面的主要工作由手机厂商完成。即通过前置摄像头的硬件选择以及搭配自研算法的结合,达到和正常使用的手机接近的拍照水平。
因此,可以看到,屏下摄像的愿景虽好,但其中涉及大量的技术创新,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面板和手机厂商进行大量的工作协同研发,多次迭代,才得以攻克这一技术壁垒。而在解决了技术问题后,量产、良率与成本又成为需要攻克的“下一座城池”。
在目前发布和展示的几款采用屏下摄像技术的手机中,中兴Axon 20的首发和中兴Axon 30持续保持先发优势,依托的是维信诺提供的屏下摄像方案,也是全球最早实现规模量产的方案。
图注:小米2019年发布“隐视屏”技术
图注:小米2020年展示的屏下摄像效果
图注:8月10日,采用屏下摄像方案的小米 MiX 4发布
小米的MIX 4则采用华星光电的方案,但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由于在3D柔性屏上采用屏下技术,目前该屏幕的良率较低,成本较高。而据集微网了解,MIX 4线下店铺预定需要在9月才能提货。
OPPO的屏下摄像方案则是同京东方进行合作,但目前尚未有商用产品问世。
屏下技术哪家强?
在目前众多屏下摄像技术方案中,中兴与维信诺和合作采用的方案,被业界视为较为成熟的主流方案。
该方案最主要的核心专利技术,是在前置摄像头区域(副屏)采用“一驱多”阵列设计,即“1个子像素驱动电路同时驱动其他同色子像素”,这样可以简化透明区布线设计,极大增加透过率,使屏下摄像技术的量产成为可能。据了解,该技术是“屏下摄像”最为关键的底层专利技术,是现有工艺条件下突破量产的必经之路。
“相比于业界其他厂商推出的‘一驱一’方案,‘一驱多’阵列设计突破了现有的驱动架构,需要创造性,选择的原因就是为了追求显示效果和可量产性间的一个最佳平衡点。”楼均辉强调。
作为屏下摄像量产的主要推手,维信诺此前一直在幕后鲜为人知,直至近日,维信诺才第一次走到台前揭示自己的屏下摄像技术核心。
除了首创“一驱多”阵列设计之外,据楼均辉介绍,维信诺的屏下摄像技术还首创了包括像素驱动电路边置、蛇形电极走线方案等核心发明点,简化副屏区布线,同时抑制衍射现象,提升摄像头拍照清晰度。
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表示,目前最成熟的屏下技术方案应该就是现在维信诺和中兴合作的这种屏下技术,包括小米用的也是类似技术,周华认为该技术应该会成为未来屏下摄像的主流技术。
自2006年起,维信诺便开始进行包括PMOLED透明屏和HUD透明显示方面的研究。2017年起,维信诺开始进行屏下摄像头技术的研发 探索 ,针对目前的屏下摄像方案,经历了从2018开始的PMOLED+AMOLED方案,半AMOLED+AMOLED方案,2019年透明屏显示色块方案,2019年透明屏小阳极方案,2019年透明屏显示效果提升方案等多个技术研发迭代。
图注:维信诺在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展示的新一代可量产屏下摄像解决方案InV see Pro
因多年来专注在OLED以及透明显示领域的积累,目前在屏下摄像技术方面,维信诺拥有的相关专利授权最多、授权最早,专利申请量达千项以上。
这也是为何维信诺能够在去年成功推出全球首个屏下技术的量产和商用方案InV see,今年又推出升级版方案InV see Pro,在副屏的分辨率、透过率等方面实现快速迭代和性能提升,持续引领屏下摄像技术发展的原因。据集微网了解,维信诺的方案是目前迭代最快、量产经验最丰富、良率最高、综合成本最有竞争力的屏下技术方案。
产业链谁将受益?
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目前屏下摄像方案具有一定的成熟度,但仍有优化的空间。
比如在提升透明度方面,王吉思表示,中兴的下一个目标是在保证400PPI像素的前提下,将透光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30%左右。
“虽然只有10%的提升,但并不容易,需要搭配摄像头的选型以及选择更好的拍摄算法,进一步提升透明度和抑制衍射。”王吉思表示。
此外,屏下摄像头还将集成更多屏下感应技术,如屏下3D人脸识别、屏下环境光感应等,这样可以使未来手机的集成度更高。
同时,目前屏下技术的制程仍然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据王吉思介绍,中兴采用的屏下摄像屏比打孔屏成本高50%以上,未来需要通过规模普及进一步降低成本。
屏下摄像头技术作为一个基础平台性技术,无论是硬屏AMOLED屏下摄像、柔性AMOLED屏下摄像、高端柔性屏下摄像、中尺寸屏下摄像等方面都是应用的方向,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中均能够应用。
“针对上述应用场景,维信诺均能够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拥有完整的客户需求定制开发能力。”楼均辉说。
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屏下摄像技术会给产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楼均辉表示,有四方面的机会:
一是材料:因为屏下摄像技术涉及到的材料和正常屏差别较大,在新材料方面存在机会。比如透明胶材料就有机会将传统的透明度较差的替换掉。
二是芯片:因为屏下技术采用主副两块屏幕,要把两块屏幕的驱动做到一致,显示效果做到一致,这就对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是挑战,但对芯片厂商来说是机会。
三是摄像头:原来的摄像头适合盲孔或者通孔,现在因为要适应透明屏,所以需要新的摄像头去适配。
四是算法厂商:现在行业中有大量屏下摄像头的算法厂商出现。
商用进程提前2年
相比于以往全面屏上的技术创新主要由苹果、三星等国外厂商引领,屏下摄像技术的变革则主要由中国公司推动,中兴、小米与OPPO成为最先量产和公布屏下技术的三个厂商,其背后,则依托的是维信诺、华星光电、京东方的解决方案。
如前文所述,屏下摄像涉及屏幕材料、OLED器件、阵列设计、驱动算法等多项技术,属于系统式创新。
特别对于屏幕厂商而言,这样的创新难度是巨大的。当无论是客户、材料设备厂商都并不清楚真正的“屏下摄像”会是一个什么产品形态时,需要面板厂商自己设计产品形态、制定标准、设计开发、材料寻源、测试,试错难度大、风险也较高。
“当时我们做这个技术的时候,全球没有任何样品,当然也没有任何产品,所以说我们没有任何参考,我们所谓的方案都是我们自己想,然后自己去尝试。当时确实有人质疑能不能做成,与国外专家交流的时候,面对客户、产业链的时候,都受到过质疑,觉得显示-透光这个矛盾无法解决。直到我们拿着demo给他们看……如果我们不去做这些,屏下技术的商用进程至少再晚1-2年。”楼均辉坦言。
从这个意义上,屏下摄像技术是国内面板厂商技术创新实力的体现。
在集微咨询显示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雷广看来,国内面板和手机厂商在屏下摄像技术上的创新,对产业而言具有方向性的指引意义。
“一方面,起到了对供应链的培育、对客户的引导作用,供应链有了明确的方向去优化产品性能,客户也可以将更多精力、开发资源,集中在适合终端厂商努力的方向上。另一方面,当产品成功量产上市之后,对于其技术的研究可以帮助产业少走很多弯路,减少很多试错成本,时间和资金投入都能集中在已经被验证过的方案上,能够加速屏下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李雷广说。
(校对/萨米)
一直以来,打孔屏都是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小孔径的打孔屏,的确比刘海屏、水滴屏更好看一些,而且屏占比更高;而另外一方面来说,打孔屏真的丑,丑到极点。毫不客气的说,就像是屏幕上面的一个坏点,黑色的一个“疤痕”,就像是屏幕破损了一样。
特别是一些屏幕受限,比如LCD材质的屏幕,本身就无法做到缩小前置摄像头的孔径,更是尺寸大的吓人。现在绝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是不得不带着这一块“伤疤”。更有甚者,因为要提升前置摄像头的拍摄效果,而采取前置双摄,更是让缺陷的面积更大。
而手机屏幕厂商三星,刚刚公布了旗下最新的屏下摄像头技术专利。
从公布的专利来看,前置摄像头的面积,有大有小。
大面积的摄像头,不仅仅是前置摄像头,预计还会加入红外、闪光灯等组件,功能更强大;而小面积的前置摄像头,则是可能仅仅容纳前置摄像头组件,不包含闪光灯等。
无论那种方案,都会解决掉目前智能手机的缺陷,彻底摆脱屏幕的“疤痕”。
不过,作为行业的老大,三星其实研发这项技术,已经很久了;为什么一直没有推出来呢?根据爆料信息,三星有可能在Galaxy Z Fold3上面采用这一技术,但是迄今为止并未得到证明。
有趣的是,目前唯一量产了屏下摄像头的厂商,就是中兴手机的Axon 20 5G。
很客观的说,尽管这款手机,销量不佳;但是依然是行业的开拓者,勇于做第一个拜托了屏幕疤痕的厂商。
但是,这款手机没有引起行业的震动,除了品牌影响力太弱之外,还是与技术的成熟度存在着关联。
根据外媒的评测结果,这款手机配置平庸,包括系统、UI、电池、拍照等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前置摄像头,更是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看到一块方形的阴影。
而且,为了照顾屏下摄像头,这款手机的亮度不高,分辨率等也是对比来说较差,一定程度上面影响了手机的使用感受。
尽管对比打孔屏要好的多,但是依然是一块缺陷;不过,对比打孔屏,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可以感受到这就是一块完整的屏幕。所以说,中兴还是勇气可嘉。
目前三星迟迟不量产,其他厂商更是不敢轻举妄动;还是希望尽快攻克技术难关,真正将完整的屏幕带给消费者。
关于“目前什么手机是屏下摄像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代云]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jingyan/202507-644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代云”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目前什么手机是屏下摄像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目前什么手机是屏下摄像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目前什么手机是屏下摄像头?》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