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时间

网上有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时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时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848年和1867年。1848年,《***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标志唯物史观的发表。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标志剩余价值学说的发表。剩余价值,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剩余价值产生过程

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资料拓展: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二、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的结论是发现了资本剥削,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剥削就是剩余价值或者说存在于剩余价值之中。资本家最为嫉恨的就是这个学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社会上曾经提出的理论挑战也是这个问题,成为社会上质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其实,关于剩余价值和剥削问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并没有终结,还有研究拓展的空间。

剩余价值学说来源于劳动价值论:“人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且,活劳动创造价值,死劳动——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马克思的这些判断完全正确,是人类经济学的真理,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也一样适用于对封建社会经济生产的分析,包括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那么,为什么实践中会出现认识矛盾呢?

分歧的关键点在于对一组概念的认识上,就是“活劳动”与“死劳动”。“活劳动”创造价值,那什么是活劳动?“死劳动”不创造价值,哪些劳动属于死劳动?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存在认识差异,严格地说,并不是马克思本人的责任,而是那个时代的局限。今天看来,那个时代社会生产提供的材料是有限的,不足于对“物化劳动”进行更加详细、准确的分类。现代智能化的生产线以及知识产权的普遍性应用,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天地。假设:增加新的机器设备,以提高生产率后,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相对剩余价值增加,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考虑,即:新的机器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作用突现出来,提高了劳动效率。这说明资本不仅可以购买人力的劳动,也可以购买机器的劳动,机器劳动因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而提供了价值贡献,那么,这两种劳动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机器为什么会产生新价值呢?因为,机器是货币购买的,本质上是上一次劳动的剩余,剩余的劳动有的是以产品的形式存在,这些产品可成为消费产品、生产资料,甚至是库存或者是废品(消费不了,又卖不出去,最后变质废弃的)。如果成为消费品,没有参与新的再生产,以及库存和废物也不参与再生产,那这一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相对于再生产来说,就是“死劳动”,不创造价值。关键的关键就是作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剩余劳动(产品),它们虽然参与了再生产过程,马克思也认为它们是“死劳动”,从而不产生新价值。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另外,剩余劳动中的一部分是以货币的形式存在,有的购买技术,有的购买了设备,有的以工资形式雇佣了工人。在这部分(以货币资本存在)剩余劳动中,工人是“活劳动”,确定无疑,那么,购买现代化设备、购买新技术的这部分剩余劳动(资本),究竟是“活劳动”还是“死劳动”?这也是研究的重点。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了“活劳动”与“死劳动”上。

运用我们前面阐述的“再劳动”理论进行分析,购买设备、技术的这部分资本可以属于“再劳动”范畴,它们参与了再生产以及新价值的创造。这从表面上看也许与马克思原来想论述的观点不太契合,但实质上,并不违背马克思论证剩余价值和剥削是如何产生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劳动要素的参与,研究新的劳动要素,并将剩余价值定位更加准确。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解析:

[原创] 浅析剩余价值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其次,阐释了涉及剩余价值的相关概念;最后,分析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目的及其过程,并得出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的结论。

关键词: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劳动力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一 基本概念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这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和划时代贡献。 那么何谓剩余价值呢?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写到“剩余价值的生产只不过是超过一定点继续延长的价值生产。”(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P183)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P235)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所雇佣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P409) 根据以上对剩余价值的定义,我们知道: 首先,剩余价值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经济现象,即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而实现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P68) 其次,剩余价值代表了一种生产关系即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 剩余价值按其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把工作日延长,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那个(时间)点,并由资本(家)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即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雪苇编《<资本论>要略》,人民出版社1985年,P79)简言之,绝对剩余价值即为通过延长雇佣工人的工作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我把通过单纯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P316)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局限性,生产力发展比较缓慢,所以资本所有者剥削雇佣工人的主要方法即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所谓相对剩余价值是为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相对量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P316)“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P72)

二 剩余价值的产生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和目的。因为资本的本质便是追求利润(剩余价值)。如果没有利润(剩余价值),资本所有者便无法维持和扩大其生产,也就无法达到(或实现)其所追求的目标(诸如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和文化上的精神享受)。 要生产剩余价值则必须生产使用价值。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当者。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到了新商品中。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又形成了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只仅仅等于资本所有者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则断然不会有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本家也是无法接受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实际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所有者生产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就在于被资本所有者所购买的劳动力的特殊性,即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大于劳动力的价值,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P71) 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一般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的深入,资本所有者调整了其剥削雇佣工人的方式,即在工人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达到其生产剩余价值的目的(剩余价值的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日益突出了。

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时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南风过熙]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jingyan/202507-4070.html

(12)
南风过熙的头像南风过熙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南风过熙的头像
    南风过熙 2025年07月20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南风过熙”

  • 南风过熙
    南风过熙 2025年07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时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时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南风过熙
    用户072002 2025年07月20日

    文章不错《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时间》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