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卢瑟福用该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
该核反应方程是:
He
N→
O
H.
故答案为:质子,
He
N,
O
H.
1920年,质子已被发现,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曾预言:可能有一种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存在,他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氧17和一个质子.
2 4 He + 7 14 N → 8 17 O + 1 1 n (其中每种粒子前第一个数字表示电荷数,后一个数字表示质量数)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He+N→O+H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
| (1)核反应方程为 . (2)由特点①知,由于射线在任何方向的磁场中均不发生偏转,因此该射线不带电;由特点②可知,该射线的速度不及光速的十分之一,而γ射线是光子流,因此该射线不是γ射线. |
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_____.图中A为放射源
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He+N→O+H;故A正确;
B、铀核裂变有多种裂变的方式,但是每一种都要有慢中子的参与,即反应方程的前面也要有中子.故核反应:
U→
Ba+
Kr+
n是错误的;故B错误;
C、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减小的质量是,根据质能方程得:释放的能量是(2m1+2m2-m3)c2.故C正确.
D、光子的能量:E=
.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大于发射的光子的能量,所以c能级的能量最大,它们之间的能量差:△E=
?
=hc?
,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是:λ=
=
故D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故选:B
卢瑟福第一次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因此图中的A为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B为氮气,该核反应方程为:24He+714N→817O+11H.
故答案为:质子;α;氮;
N;
He;
H.
本文来自作者[荒丘狐语]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changshi/202508-1949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荒丘狐语”
本文概览:物理学家卢瑟福用该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该核反应方程是:?42He+147N→?...
文章不错《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