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年羹尧杀孙嘉诚后为什么雍正就开始动年羹尧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年羹尧杀孙嘉诚后为什么雍正就开始动年羹尧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雍正王朝》是公认的非常经典的一部历史剧。这部剧中有很多细节富有深意,对人性和权谋的揭示很深刻,耐人寻味。在这部剧中有一个地方令人印象很深刻,很值得琢磨。那就是雍正帝其实早就对年羹尧不满了,但是一直没有对年羹尧下手,直到年羹尧将孙嘉诚杀了,雍正帝才开始动年羹尧。这处情节可不简单,它的背后蕴含着一系列的权谋对弈。
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帝的妃子,算起来年羹尧是雍正帝的大舅哥。再加上年羹尧能力突出,在平定西北叛乱上取得了胜利,很受雍正帝宠信,一时间风光无限。雍正帝甚至将年羹尧称为恩人。
年羹尧当时是节制西北四省的抚远大将军,本身的权力就很大。再加上雍正帝对他的特别恩遇,可以说年羹尧当时已经是位极人臣了。集万千恩宠于一身的年羹尧,最终没能恪守住当臣子的本分。他开始恃宠而骄、居功自傲,开始膨胀了。作风飞扬跋扈,生活极度奢侈,妻妾成群,甚至还效仿起皇帝翻牌子。尤其是年羹尧回京面圣时的表现,更是令众人惊讶不已。
当时年羹尧骑在马上,对跪迎的官员不屑一顾,而且直接骑马进了紫禁城里。雍正帝对年羹尧的行为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有甚者,年羹尧的部下只认年羹尧的声音,连皇帝的命令都不听。还有在雍正帝请年羹尧吃饭的时候,提出了裁军、减少军饷、火耗归公等一些措施,但是均遭到年羹尧的拒绝。年羹尧这么做很有养寇自重的感觉,拿西北叛乱要挟雍正帝。所有这些事情,雍正帝无不对年羹尧很不满。
不过在这个时候雍正帝还不能动年羹尧。年羹尧曾经为雍正帝登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此时又是刚刚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功臣。如果雍正帝在这个时候杀了年羹尧,那么世人势必会说雍正帝卸磨杀驴。雍正帝登基后接连发生了山西诺敏案和张廷璐科举舞弊案,这些案件无疑都是给雍正帝脸上摸黑的。唯有年羹尧在西北的军事胜利,给雍正帝长脸了。因此,就算年羹尧在西北打仗是耗费了巨大的财政代价,雍正帝也没有特别当回事。他仍然要把年羹尧当作正面的光辉形象来树立,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动年羹尧的。
孙嘉诚的性格和年羹尧完全不一样。孙嘉诚不仅是清官,而且是一位敢于犯颜直谏的直臣。按理说,雍正帝当时正在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改革前朝遗留的弊端,是很需要像孙嘉诚这样的清官忠臣。但是孙嘉诚的性格也有明显的硬伤,那就是太死认理了。但凡占了理,就要据理力争到底,就连雍正帝的面子他也不给。
孙嘉诚曾经还和雍正帝当场吵起来,最后雍正帝被气到都摔笔了。孙嘉诚完全就是清朝版的海瑞。雍正帝自然知道孙嘉诚是一位忠诚,但是孙嘉诚锋芒太露了,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如果没掌握好,很可能会伤到自己。因此雍正帝对孙嘉诚的态度是又喜又厌。
就在朝廷上下弹劾年羹尧的时候,作为清流派的领袖人物,孙嘉诚自然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孙嘉诚对年羹尧的弹劾非常严厉,甚至直接当着雍正帝的面说年羹尧是奸臣,还说天气大旱是因为年羹尧这个奸臣导致的。虽然雍正帝也知道孙嘉诚对年羹尧的弹劾基本上是事实,但是上文也说了,雍正帝在这个时候是不能去动年羹尧的。
不过面对这么多弹劾年羹尧的折子,雍正帝也不能不闻不问,毕竟还有八爷党在一边看着呢。所以雍正帝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孙嘉诚安排到西北去当差。不得不说,雍正帝的这一招是很高明的。西北是年羹尧的大本营,而孙嘉诚与年羹尧素有过节,雍正帝将孙嘉诚安插到西北,那就是把孙嘉诚当作眼线。以此监督年羹尧的举动,震慑年羹尧,好让年羹尧收敛一些。
这样一来,孙嘉诚的作用得到了发挥,年羹尧也受到了监督,而且雍正帝也把难缠的孙嘉诚给打发离京了。不得不说,雍正帝的这个安排确实是很聪明的。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雍正帝的算盘最终没能如愿。年羹尧不但没有收敛,而且在不久后就把孙嘉诚给杀了。年羹尧死就死在把孙嘉诚给杀了。要知道孙嘉诚是雍正帝派到西北去当差的,可以说孙嘉诚就是代表皇帝的钦差大人。年羹尧杀孙嘉诚就等于挑白了在向雍正帝挑衅,这已经触到了雍正帝对年羹尧的底线了。年羹尧的悲惨结局就此开始。而且孙嘉诚是朝廷的忠臣典范,年羹尧杀了这么一位公认的忠臣,无疑会引起舆论谴责,更会给雍正帝动手提供一个很好的理由。
雍正帝派孙嘉诚去西北当差,并不是真的希望孙嘉诚会被年羹尧杀。雍正帝原本也不是非杀年羹尧不可,他只是希望孙嘉诚到西北后,年羹尧能收敛一些。如果年羹尧当时懂得收敛,而且没杀孙嘉诚,那么雍正帝应当也不会那么快对年羹尧下手的,毕竟年羹尧和孙嘉诚都是能臣,雍正帝当时身边能用的人才并不多。
说起雍正王朝的经典古装剧,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这部历史剧是根据二月河的巅峰之作雍正帝改编的,以艺术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趣的雍正王朝,尽管它充满了夸张和演绎。
雍正年间有四大宠臣鄂尔泰张李维田文静雍正年间,除了满族人鄂尔泰没有出现,其他三位汉族大臣都被形象地演绎了出来。
当然,在剧的前半段,张于婷是以康熙的亲戚身份出现的,四爷胤禛身边的亲信除了黄宏发之外,主要是年羹尧、田文静、李伟。
与年羹尧和田文镜不同,雍正时期的李伟是一个纯粹的奴隶。从小在四爷府长大,被当成家奴。相对而言,年羹尧和田文镜最初受到胤禛的青睐。
然而,田文静在帮胤禛讨回国库欠款时,却轻视老臣,得罪太子,因此被康熙贬斥,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在田文景被贬的同时,年羹尧因其功力深厚、管理有方,被八老爷推荐放在四川提督。
这时候李薇和翠儿在屋里幽会正巧被司福金抓了个正着结果年羹尧替他求情,顺便把李伟夫妇带到四川。虽然没有四爷告诉李薇的那一幕,但大家都知道,李薇其实是发给年羹尧的眼线。
事实上,从四川提督被放在年羹尧外面的那一刻起,四爷就开始提防他了。然而,在九子夺取官职的关键时刻,年羹尧这样的省政府无法与之决裂,但他必须既给予善意,又给予权力。
这一点,在年羹尧后来被任命为川陕总督时,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气的胤禛,一天到晚足足让年羹尧跪在院子里,直到年羹尧亲自给胤禛洗脚。
不像年羹尧李伟从出现就一直是个大大咧咧没什么天赋的人但是,李薇心里只有四爷,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奴才。然而,在当时,这种忠诚是值得称赞的。虽然是年羹尧提出带李薇去四川历练,但李薇和老伴还是从心底感谢四爷。
到达四川后,李伟确实表现得很有效。他不仅处处盯着年羹尧,还在关键时刻向四爷汇报,还一直想着四爷。李伟夫妇回京,没有坐轿子,而是步行去了北京。更重要的是,李薇直接给他儿子取名李忠四爷。
李忠这个名字四爷有着明显的含义,那就是李薇对四爷忠心耿耿。想问一下,清朝谁能给孩子起这样的名字?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代,这无疑是赤裸裸的奉承。
不过,李薇的马屁是发自内心的。正因为如此,四爷并没有觉得反感,反而甚至觉得李薇对他可爱多了,亲切多了。
当然,四爷的名字毕竟不像样,不仅满嘴,还容易招来非议。因此,四爷干脆把孩子的名字改成了李忠。虽然省略了四爷,但大家都知道,李“忠”的是四爷。
历史上,李伟自然不是四爷的奴才,而是一个靠买官做官的富家子弟。然而,他对雍正帝的忠诚绝不逊于雍正朝的李伟。
同样,年羹尧虽然是四爷的心腹,但也没有李伟忠心。正因如此,雍正继位后,年羹尧因骄横、收受贿赂而受到雍正的严惩。而另一方面,李卫却一直在崛起,成为省政府,被雍正视为心腹。
关于“年羹尧杀孙嘉诚后为什么雍正就开始动年羹尧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若岚]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changshi/202507-958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若岚”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年羹尧杀孙嘉诚后为什么雍正就开始动年羹尧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年羹尧杀孙嘉诚后为什么雍正就开始动年羹尧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文章不错《年羹尧杀孙嘉诚后为什么雍正就开始动年羹尧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