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说一说动能定理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说一说动能定理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矢量性(A)
2.重力(A)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3.重心(A)
4.形变和弹力(A) 形变:物体的伸长、缩短、弯曲等等,总之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5.滑动摩擦力(A)F=μFN
6.静摩擦力(A) 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两物体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7.力的合成和分解(A)
8.平行四边形定则(B)[附:坐标法]
9.共点力的平衡(B)(∑F=0;a=0)
二、直线运动
1.参考系(A)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2.质点(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3.位移和路程(A) 表示质点的位置的变动的物理量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4.平均速度(A),在编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哪段时间来说的。
5.瞬时速度(A)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6.速率(A)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它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7.加速度(B),,,,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 位移公式:;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改变的,他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9.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A)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A)
11.自由落体运动(A)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12.重力加速度(B)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A)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惯性定律)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2.牛顿第二定律(B)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F=ma。
3.牛顿第三定律(B)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4.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A)
5.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A)P66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曲线运动(A)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A)与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加速度的方向跟他的速度方向也不在同一直线上。
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A)
4.平抛运动(B)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物体在t秒末时的水平分速度vx和竖直分速度vy分别为vx=v0,vy=gt
5.匀速圆周运动(A)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大小不变
6.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B)线速度:,方向在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
角速度:,rad/s
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关系:
7.向心加速度(A),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垂直。
8.向心力(B),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垂直。
9.万有引力定律(B),。
10.人造地球卫星(A)
11.宇宙速度(A)第一宇宙速度7.9km/s;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16.7km/s。
五、机械能
1.功(B);力使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离合位移的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2.功率(A);
3.动能(A)
4.动能定理(B)
5.重力势能(B)
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B)
7.弹性势能(A)P.145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六、机械振动
1.简谐运动(A)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x位移)
2.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A)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3.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A)
4.单摆(A);;。
5.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A)P.175
6.共振(A)P.176
七、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
1.阿伏伽德罗常数(A)
2.分子动理论简介(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作物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布朗运动注意点: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4.物体的内能(A)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热力学能,也叫内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5.热能(A)
6.热力学第一定律(A)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7.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及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8.热力学第二定律(A)注意点: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9.永动机不可能(A)
10.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A)
11.能源的开发和利用(A)
12.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A)
八、固体、液体和气体
1.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A)
①②(恒量)③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A)
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A)
九、机械波
1.机械波(A)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横波和纵波(A)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波谷、波峰)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密部、疏部)-弹簧、声波
3.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A)
4.超声波及其应用(A)次声波<20Hz,超声波>20,000Hz。超声波应用BII·P23
十、电场
1.元电荷(A)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一种电荷,电荷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或者是电荷量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称为元电荷。。
2.电荷守恒(A)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3.点电荷(A)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A)[静电力,库仑力]()
5.电场(A)电场的基本形制是他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电场力。
电场和磁场虽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物质不同,但他们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6.电场强度(B)(单位:伏[特]每米,符号V/m;1N/C=1V/m)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
7.电场线(A)电场线从正极出发到负极终止。
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8.匀强电场(A)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9.电势差(B)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做功,同一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做功越多,就说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单位:伏[特],符号V,1V=1J/C)
正点电荷周围电势大于零;负点电荷周围电势小于零。
10.电势(A)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11.等势面: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12.电势能:电场力做正功,则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则电势能增加。
13.电容器的电容(A)(单位:法拉F),平行板电容器(静电力常量)
14.常见电容器(A)
十一、恒定电流
1.欧姆定律(A)(电流单位:安[培],符号A;电阻单位:欧[姆],符号)
2.电功:
3.电功率:
4.焦耳定律:
5.热功率:
6.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R外电阻,r内电阻)
7.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A)外电路的电势降落,也就是外电路两端的电压,通常叫做路端电压。
外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外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电动势E和内阻r一定)
8.半导体及其应用(A)
9.超导及其应用(A)
十二、磁场
1.电流的磁场(A)
2.磁感应强度(A)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磁感应强度。(单位:特[斯拉],符号T)
3.磁感线(A)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进入南极。内部磁感线从南极出发,进入北极。
4.地磁场(A)
5.安培定则(A)[右手螺旋定则]
6.磁性材料(A)分类:①顺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铁磁性物质(根据物质在外磁场中表现出的特性)②金属磁性材料、铁氧体(按化学成分)
7.分子电流假说(A)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是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8.安培力的大小(A)(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所受的安培力最大;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时,电流所受的安培力为零。)(用于匀强磁场或短通电导线)
9.左手定则(B)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源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10.洛伦兹力(A)运动电荷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且处于同一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正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的方向。
十三、电磁感应
1.磁通量(A)(单位:韦[伯],符号Wb)
2.电磁感应: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就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A)
5.右手定则(B)伸开右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
1.电磁场(A)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A)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3.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A)
4.电视(A)
5.雷达(A)
牛顿三大定律指的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其中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各定律互相独立,且内在逻辑符合自洽一致性。其适用范围是经典力学范围,适用条件是质点、惯性参考系以及宏观、低速运动问题。牛顿运动定律阐释了牛顿力学的完整体系,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在各领域上应用广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常见的表述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个定律,即著名的牛顿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构成了牛顿力学的基石。其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就是其中的第一条。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重要的力学定律,它给出的惯性系,是牛顿质点力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适用范围:
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中,在质点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够判断出质点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在有加速度的非惯性参考系中是不适用,因为不受外力的物体,在非惯性参考系中也可能具有加速度,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相悖。非惯性系中,要用非惯性系中的力学方程解力学问题。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影响:
1、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一个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惯性系,使人们对物理问题的研究和物理量的测量有了实际意义,从而使它成为整个力学甚至物理学的出发点。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以及由牛顿运动定律建立起来的质点力学体系,如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只对惯性系成立。
2、牛顿第一定律是其他原理的前提和基础。第一定律中包含的基本概念,奠定了经典力学的概念基础,从而使它处于理论系统中第一个原理的前提地位,这表现在:
(1)首次批驳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等人错误的力的概念,为确立正确的力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2)第一次科学地给出了力的定性定义(含力的本质和力的效果)。
(3)第一次提出了经典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为第二、第三定律以及由牛顿运动定律建立起来的质点力学体系原理奠定了概念基础。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独立性:
牛顿第一定律是完全独立的基本定律,它的独立性表现在:
1、确定了惯性参考系,并引出了逻辑循环论证,这是公理体系的表现,任何学科的第一命题都要具有此特性。
2、指出了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建立了惯性的概念。
3、它的否命题揭示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首先,牛顿第一定律为第二定律准备了概念(力、惯性质量、惯性系)并定性阐明力和运动的关系;其次,第一定律主要说明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不受外力作用和物体所受外力矢量和为零不是一码事,因此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殊情况。总之,牛顿第一定律是完全独立的基本定律,它解决的问题,任何其它定律都无法解决,第二、第三定律不能取代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简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该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第一、第三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特点:
1、瞬时性: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矢量性:是一个矢量表达式,加速度和合力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3、独立性:物体受几个外力作用,在一个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外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合加速度和合外力有关。
4、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力的作用效果h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等值不等质性:虽F=ma,但ma不是力,而是反映物体状态变化情况的;虽然m=F/a,仅仅是F/a度量物体质量大小的方法,与m或a无关。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简介: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该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和第一、第二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特点: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研究的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制约联系的机制,研究的对象至少是两个物体,多于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可以区分成若干两两相互作用的物体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的,互相依赖相为依存,均以对方存在为自已存在的前提,没有反作用力的作用力是不存在的;力具有物质性,不能脱离开物体(物质)而存在;力总是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牛顿第三定律也具有瞬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地位是对等的,称谁为作用力谁为反作用力是无关紧要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即作用力为弹力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反之亦然。而自然界仅有四类基本的相互作用,即电磁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所以从本质上区分力的性质也仅存在这四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确实必须属于同一性质的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能求和,即不能将第三定律写成 F+F’=0 ,原因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牛顿简介: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近代科学鼻祖、物理学之父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出生于英格兰东米德兰林肯郡乡下的一个小村落伍尔索普村的伍尔索普(Woolsthorpe)庄园。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师,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在被调查的皇家学会院士和网民投票中,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关于“说一说动能定理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幻柏]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wzszyy.cn/changshi/202507-314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幻柏”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说一说动能定理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说一说动能定理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复习提纲一...
文章不错《说一说动能定理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